爱电竞

热线电话:
爱电竞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 爱电竞 > 产品展示 >

「港股」长风药业打新分析_02652.HK

产品展示 点击次数:138 发布日期:2025-10-09 15:01

综合评价:公司是专注于吸入药物的研发,核心产品CF017(布地奈德混悬液)2024年占中国布地奈德吸入药物市场约16%,细分领域的国产冠军,实现了商业化运营,整个公司也实现了盈利,证明了其研发,运营的能力,估值正常,但是其方案B,总共8240手,估计很难中,全部现金申购吧。

第一部分:公司概况

1.1 公司概况简介

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号:2652)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家专注于吸入制剂及吸入药物研发、生产及商业化的生物制药企业。公司核心业务覆盖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COPD、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并逐步扩展至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抗感染等新领域。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拥有6款获批产品(包括CF017、CF018等)及20余款在研候选产品,生产基地位于苏州,总建筑面积8,163平方米。2022-2024年,公司收益从人民币349.1百万元增长至607.8百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1.9%。

1.2 业务模式、市场份额与盈利来源及核心竞争力

业务模式:以研发驱动为核心,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合作推进产品管线;销售采用经销模式(占比超99%),覆盖中国31个省份的87家经销商,终端渗透超10,000家医疗机构。

市场份额:核心产品CF017(布地奈德混悬液)2024年占中国布地奈德吸入药物市场约16%;整体呼吸系统吸入制剂市场中,公司份额约1-2%(基于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人民币232亿元估算)。

盈利来源:CF017占比超90%(2024年占比94.5%),其他产品(CF018、CF036等)及技术服务贡献剩余收入。

核心竞争力:

技术平台:粒子工程、装置设计、产品性能评估、临床开发及工艺工程五大核心技术,覆盖吸入制剂全链条。

产品管线:20余款在研产品,多款处于临床后期,2026-2030年计划至少5款新产品获批。

生产与质控:生产基地符合中国、美国、欧盟cGMP标准,产能可扩展(年产2.4亿支雾化悬浮液)。

商业化能力:通过集中采购(2024年CF017集采渠道占比80.6%)和医保目录纳入快速放量。

1.3发行价格、A/H溢价率、发行数量、总资金及其他信息

发行价格:每股14.75港元。

发行数量:全球发售41,198,000股H股(香港发售4,120,000股/8240手,国际发售37,078,000股)。

总募集资金:约525.4百万港元(假设发售价为14.75港元)。

其他信息:发售后总股本为411,978,387股,市值约6,076.7百万港元;每股有形资产净值为3.56港元。

1.4保荐人分析、绿鞋机制

保荐人: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招银国际融资有限公司(联席保荐人)。

绿鞋机制:无。

1.5基石投资人及回拨可能性

基石投资人:无。

回拨可能性:无。

1.6融资资金投向

募集资金净额约525.4百万港元拟用于:

40%(210.2百万港元):已有吸入制剂候选产品的研发及临床开发。

20%(105.1百万港元):其他管线计划及技术的临床前研发。

30%(157.6百万港元):生产设施扩建及设备采购。

10%(52.5百万港元):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第二部分:行业分析

2.1 行业简介

全球吸入制剂市场主要面向呼吸系统疾病(哮喘、COPD、过敏性鼻炎),为药械组合产品,技术壁垒高。中国市场由跨国药企主导(如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但本土企业通过仿制药+创新逐步替代进口。

2.2 行业成长性分析

全球市场:2024年呼吸系统药物市场规模999亿美元,预计2033年达1,572亿美元(CAGR 5.2%);吸入制剂细分市场从2024年310亿美元增至2033年616亿美元(CAGR 7.9%)。

中国市场:呼吸系统吸入制剂市场从2024年人民币232亿元增至2033年351亿元(CAGR 4.7%),驱动因素为患病率上升、老龄化及进口替代。

2.3 行业政策影响

正面政策:医保目录纳入(如CF018)、集中采购以价换量(如CF017)、"十四五"规划支持高端制剂发展。

负面政策:集采降价压力(CF017单价从2021年人民币3.19元/剂降至2025年2.95元/剂),需持续成本控制。

2.4 行业集中度与竞争格局

中国集中度:CR3超50%(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正大天晴),CR5超70%。

竞争格局:

跨国企业:阿斯利康(Pulmicort)、葛兰素史克(Seretide)主导高端市场。

本土企业:健康元、正大天晴、扬子江药业聚焦仿制药,长风药业定位中端市场。

2.5 国外行业格局

欧美市场由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诺华垄断,创新药(如复方制剂、新型装置)为主,仿制药占比较低。政策上强调临床优势与专利保护。

2.6 行业地位分析

毛利率:80.9%(2024年),高于行业平均(70-75%),因CF017规模效应及成本控制。

市场份额:布地奈德细分市场占16%,整体吸入制剂市场约1-2%。

净利润率:3.5%(2024年),低于跨国企业(20%+),但高于部分本土仿制药企(如健康元约5%)。

优势:技术平台完整、集采渠道渗透快;劣势:规模小、品牌力弱、依赖单一产品。

2.7 主要竞争对手及优劣势对比

2.8 近三年主业增长与盈利能力对比

主业增长率:长风2022-2024年CAGR 31.9%,高于行业平均(10-15%)。

市场份额变化:长风布地奈德份额从2022年约12%增至2024年16%。

盈利能力:长风2023年起盈利(净利率5.1%),但低于阿斯利康(20%+),与健康元持平。

第三部分:基本面分析

3.1 主营业务分析

产品使用场景与营收:

CF017(哮喘治疗):2024年营收人民币574.6百万元(94.5%),通过医院及集采销售。

CF018(过敏性鼻炎):2024年营收人民币18.2百万元(3.0%),纳入医保后放量中。

其他:CF036、CF038等贡献剩余2.5%。

创新业务:

CNS疾病吸入制剂(如CF069用于偏头痛):临床前期,潜在市场巨大。

海外市场:GW006(阿福特罗)2024年获FDA批准,拟拓展美国市场。

市占率变化:布地奈德份额持续提升(2022-2024年从12%至16%)。

股利政策:往绩记录期无分红,因存在累计亏损;未来分红能力取决于盈利可持续性。

3.2 财务状况分析

财务趋势(2022-2024年):

异常科目与风险点: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108天增至2025年Q1的144天,集采后库存管理压力增大。

递延税项资产:人民币96.3百万元(2025年Q1),依赖未来盈利实现可收回性。

研发投入资本化:2024年资本化率31.8%,可能高估资产质量。

现金流:2023年起经营现金流转正,但2025年Q1再现流出(-6.9百万元),稳定性不足。

分红:无分红历史,因累计亏损及法规限制(需弥补亏损并提取法定公积)。

3.3 成长性分析

成长驱动:集采渠道扩张、新产品上市(2026-2030年5款以上)、海外市场拓展。

发展规划:

短期:深化CF018医保放量,参与集采续约。

中期:推进临床后期产品(如CF022、CF044)获批。

长期:拓展CNS及抗感染领域吸入制剂。

战略落地情况:2021年CF017获批及集采纳入成功,但CF018放量慢于预期;产能扩建计划按进度推进。

3.4 研发与技术分析

研发投入:2022-2024年研发费用人民币107.2/132.8/121.8百万元,占比营收30.7%/23.9%/20.0%,资本化比例上升(2024年31.8%)。

核心成果:

专利:61项授权专利(中国49项)、55项申请,覆盖制剂配方与装置设计。

关键性能:CF017与原研药生物等效,装置便携性优于竞品。

专利壁垒:中度壁垒,核心专利围绕制剂工艺,但易被仿制药企挑战。

替代品威胁:口服与注射药物替代性低,但新型生物制剂(如抗体药)可能长期冲击。

在研项目亮点:

CF044(雷芬那辛):COPD治疗,全球仅1款竞品(Yupelri)。

IC004(IPF治疗):潜在首创新药,临床前期。

3.5 实控人与管理层

实控人:梁文青博士(董事长)及李励博士通过单一最大股东集团持股27.2%(发售后24.5%),签署一致行动协议。

过往经历:梁文青为药学专家,曾任职跨国药企;李励专注企业管理。

管理层:CEO具20年行业经验,研发团队来自知名机构(如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

3.6 综合分析

护城河评估:

技术护城河:中度(核心工艺与装置设计)。

品牌护城河:弱(认知度低于跨国品牌)。

客户粘性:中(集采渠道绑定医院,但价格敏感)。

波特五力模型:

供应商议价力:低(原料药供应商分散)。

买家议价力:高(集采主导定价)。

新进入者威胁:中(技术壁垒高,但政策鼓励仿制)。

替代品威胁:低(吸入制剂不可替代性高)。

行业竞争:高(跨国与本土企业激烈竞争)。

上下游议价能力:上游API成本稳定,下游医院集采压价能力增强。

亮点与风险:

亮点:赛道成长性好、技术平台成熟、集采渠道渗透力强。

风险:产品依赖症、集采降价、现金流波动、研发失败。

第四部分:估值分析

4.1-4.4 股价与估值指标

当前股价:发行价14.75港元(无历史交易数据,无法计算百分位)。

市值:6,076.7百万港元(发行后)。

市盈率(PE):静态PE(2024年)约28.8倍,行业平均25-40倍(阿斯利康30倍、健康元25倍)。

市净率(PB):每股净资产3.56港元,PB约4.1倍,行业平均3-5倍。

市销率(PS):2024年营收607.8百万元,PS约9.9倍,行业平均8-12倍。

4.5 同业估值对比

产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