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家长们,我是孩子们的张老师。今天要分享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三、二十四课(《内战爆发》《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的预习方法 。这部分聚焦解放战争从爆发到胜利的历程,是理解人民力量如何扭转乾坤、建立新中国的关键。掌握这些,能帮孩子看透民心向背与战略智慧,厚植家国情怀 。
一、知识梳理:理清解放战争脉络
(一)内战爆发(第二十三课 )
重庆谈判:1945 年 8 月,毛泽东、周恩来等赴重庆,为争取和平、揭穿阴谋。签 “双十协定”,开政协会议(1946 年 1 月,为和平建国带来曙光 ) 。
内战爆发:1946 年 6 月,国民党撕毁协定,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解放军以运动战歼敌,1947 年 3 月粉碎全面进攻;后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均被粉碎(如孟良崮战役 ) 。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二十四课 )
土地改革:1947 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获人民支持,为胜利奠基 。
战略转折:后续将涉及战略进攻、决战(知识延续,预习可先关联土地改革的民心作用 ) 。
二、预习方法:拆解 + 共情,吃透胜利逻辑
(一)“重庆谈判” 析真假和平
谈判目的与结果:和孩子分析国共谈判目的(蒋 “假和平,真内战”;中共 “争和平、揭阴谋” ),理解 “双十协定” 是中共争取和平的努力。讲讲毛泽东赴渝的风险与担当,感受 “为民族大义不惜牺牲” 的精神,明白 “和平来之不易,需坚守正义” 。
内战爆发关联:从谈判破裂到内战爆发,引导孩子看 “国民党独裁本质” 与 “中共争取和平的诚意”,理解内战爆发的必然性(独裁与民主的冲突 ),体会历史选择的逻辑 。
(二)“战场博弈” 看战略智慧
作战策略分析:梳理解放军战术(运动战,歼敌有生力量 )、原则(集中优势兵力 ),对比国民党 “全面→重点进攻” 的被动。比如讲孟良崮战役(陈毅、粟裕指挥,粉碎山东重点进攻 ),分析 “如何以弱胜强?” ,感受战略智慧与军队勇猛 。
关键人物作用:讲讲彭德怀(陕北转战,青化砭、沙家店战役 )、陈毅粟裕(孟良崮 )等将领故事,理解 “正确指挥 + 英勇作战” 是胜利关键,传承 “敢打硬仗、善用谋略” 的精神 。
(三)“土地改革” 悟民心所向
改革内容与意义:拆解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中国土地法大纲》 ),分析 “为啥获人民支持?”(满足农民土地需求,调动革命积极性 )。联系 “得民心者得天下” ,明白人民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后勤保障、兵力补充 ) 。
历史逻辑串联:从土地改革得民心,到解放军战场胜利,串联 “民心→战力→胜利” 逻辑,让孩子懂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厚植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 。
三、知识价值与激励:以史为鉴,传胜利精神
这些知识展现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艰辛与胜利的必然。孩子学好它们,能懂 “民心、战略、担当” 是胜利密码,明白新中国诞生源于人民选择,更能从历史中汲取 “为人民奋斗、坚守正义” 的力量 。
家长们,遇到难点时,多联系 “人民力量(土地改革聚民心 )” 分析。这些知识藏着 “胜利密码” ,抓好预习,孩子能读懂解放战争史诗,传承胜利精神,让青春更具家国担当!
第二十三、二十四课是解放战争史 “从抗争到胜利” 的关键章节,用对方法预习,孩子能看透人民力量的伟大。让我们陪孩子回溯这段历史,感受胜利的荣光,为理解新中国成立筑牢基础,让革命精神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