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水河畔的枪声还没散尽,红军战士们踩着泥泞的河滩第三次渡过这条湍急的河流。有个小战士偷偷拽了拽班长的衣角:"班长,咱这来回溜达,莫不是迷路了?"班长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笑得露出两颗虎牙:"瓜娃子,这叫战术!毛委员正带着咱们给老蒋'画地图'哩!"
1935年的黔北山区,四十万国民党军像蝗虫般压过来。红军指挥部的煤油灯整夜亮着,毛泽东盯着皱巴巴的地图,烟头在指间明明灭灭。周恩来端着搪瓷缸走过来:"老毛,再喝口热水?"毛泽东突然把铅笔往地图上一拍:"我看这回咱们得给薛岳演场好戏!"指挥部的同志们围上来,发现地图上赤水河被画出了四道弯弯曲曲的箭头,活像条扭秧歌的红绸带。
一渡赤水时红军走得憋屈。土城战役没打好,战士们心里都窝着火。炊事班老王边收拾锅灶边嘟囔:"说好的北渡长江,咋又调头了?"朱德总司令正好路过,拍拍他的肩膀:"老王啊,做饭要看火候,打仗更要看火候嘛!"果然,二渡赤水杀了个回马枪,娄山关一仗打得痛快。有个机枪手战后数着缴获的子弹,乐得直蹦:"乖乖,这回够老蒋喝一壶的!"
最绝的是三渡赤水那招"声东击西"。红军大张旗鼓往川南走,把追兵全引到长江边。蒋介石在重庆急电:"务必全歼于赤水以西!"谁知红军突然调头,从太平渡、二郎滩第四次蹚过赤水河。有个当地向导看得目瞪口呆:"我在这活了五十年,没见过这样走路的军队!"红军战士扛着枪哼起改编的山歌:"赤水河呀弯又弯,蒋军跑断腿来累折腰......"
后勤部长杨至成算过笔账:四渡赤水磨烂了三千多双草鞋,但换来了歼敌两万多的战果。有个小战士在茅台镇偷偷灌了壶酒,被政委撞见也不慌:"报告政委,这是留着给伤口消毒的!"后来这壶酒真派上用场——在抢救伤员时替代酒精,辣得伤员直咧嘴:"比国民党的子弹还够劲!"
敌军将领们彻底懵了。薛岳在指挥部摔了茶杯:"共军难道会土遁?"滇军孙渡跟部下抱怨:"追了半个月,净看他们在河里洗绑腿了!"最惨的是川军郭勋祺,他的部队跟着红军来回跑,士兵们编顺口溜:"郭猫儿,追红军,跑断腿子饿断肠......"
赤水河畔的老百姓看得真切。有个摆渡的船工后来回忆:"红军第一天过河时愁眉不展,第四趟回来个个眉开眼笑。"最神奇的是在二郎滩,红军工兵连一夜间搭起浮桥,老乡们清晨看见都傻了眼:"昨晚上河神爷显灵啦?"其实哪有什么河神,是战士们拆了祖庙的门板,临走前又给修好了。
蒋介石的德国顾问团研究战报后直挠头:"这不符合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他们当然不懂,红军兜的这个"迷魂阵",精髓就在那个背着破油纸伞的湖南人脑袋里。毛泽东有天宿营时跟张闻天开玩笑:"老蒋要是懂《孙子兵法》,就该知道咱们这是'能而示之不能'!"
四渡赤水最精彩的还不是战术。红军电台截获敌军密电,发现蒋介石亲自飞到贵阳督战。毛泽东把电报一抖:"走,咱们给蒋委员长拜个早年!"红军突然南渡乌江,吓得贵阳城里的蒋介石连夜调滇军救驾。结果红军虚晃一枪,直奔金沙江去了。后来被俘的国民党师长苦笑:"我们是在下象棋,毛先生是在打麻将——根本不按套路出牌!"
赤水河现在还有当年红军留下的弹壳,老乡们捡来当镇纸用。有个九十多岁的老船工至今记得,第四次渡河那天下着毛毛雨,红军战士把干粮分给岸边的孤儿。他模仿着湖南口音:"小鬼,等打完仗,天天让你吃白米饭!"后来他真在土改时分到了田,第一碗新米饭供在了红军渡口。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