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抗战时期的新四军,大家伙儿都知道那是个穷得叮当响的年代。国民党断了军饷,日本鬼子到处烧杀抢掠,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更别提军队了。
不过奇怪的是,新四军里头却冒出了这么一支奇葩部队——第七师。这帮人不光自己吃喝不愁,每年还能往上头交最多的军费,连普通士兵都能抽得起香烟。要知道那会儿香烟可是奢侈品啊!
这事儿传开后,“富七师,甲全军”的名头在整个新四军里头响当当的。大家都纳闷:这第七师到底使了什么招数,能在那么困难的年月里发家致富?
从1900伤兵到6000精兵的逆袭
咱先说说第七师的家底。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被老蒋整得够呛,军长叶挺被抓,部队被打散,连番号都给撤了。那时候新四军的日子过得叫一个惨,军饷断了,连吃饭都成问题。
危急时刻,上头赶紧重建军部,陈毅当了代理军长,部队重新整编成7个师。第七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说白了就是收拾残局。
这支部队的成分也挺复杂:有皖南突围出来的伤兵,有江北的游击队,还有各地的抗日武装,加起来也就1900来号人。别看人不多,可这1900人里头有不少都是身上带伤的老兵,能活下来已经算是福大命大了。
第七师成立后就驻扎在无为县的恍城山区,开始创建皖中抗日根据地。老蒋可不甘心,三天两头派人来围剿,想把这支队伍彻底消灭。
结果呢?第七师不但没被打垮,反而越打越强。到了1943年,部队人数从1900人猛增到6000多人,还办起了8家工艺社和1家卷烟厂。这发展速度,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修江堤拼命也要保民生
第七师能发展得这么快,跟他们的作风有很大关系。这帮人不光会打仗,还特别会做人。
无为这地方本来就是鱼米之乡,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不过日本鬼子来了之后,到处烧杀抢掠,搞得民不聊生。第七师到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帮老百姓恢复生产。
1943年春天,皖中行署成立了。书记曾希圣这人有眼光,知道要想站稳脚跟,必须搞好经济建设。行署一成立就颁布了《减息法令》,给农民减租减息,还拨了一大笔钱支持农业生产。
光靠老百姓种地还不够,第七师的官兵们也跟着一起干。开荒种地、植树种棉,啥活儿都干。他们办的那8家工艺社可不是摆设,专门生产毛巾、土布、军服这些必需品。
最让人佩服的是修江堤这事儿。无为东乡有条黄丝滩江堤,保护着下游7座城市的安全。可这堤坝年久失修,加上战乱,经常决口。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
皖中行署主任吕惠生这人有担当,亲自跑到现场指挥修堤。那会儿日本飞机经常来轰炸,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可吕惠生不怕,跟第七师的将士们一起,手挖肩挑,硬是把江堤给修好了。
这一干就是半年,天天提心吊胆的。不过江堤修好后,老百姓对第七师那是真心感激,军民关系好得不得了。
做生意发家致富有门道
有了农业基础,第七师手里的粮食多得吃不完。可光有粮食不行,换不成钱还是穷。
这时候第二师的后勤主任胡弼亮给了第七师很大启发。这人是个经营高手,靠着做生意让第二师摆脱了粮食危机,还办了新四军第一家卷烟厂。
第七师一看,这路子不错啊!他们所在的皖中比第二师的淮南条件好多了,要是学会做生意,肯定能发大财。
说干就干,第七师开始跟敌占区和国统区的商人做买卖。大别山区缺盐但产麻、豆、烟叶,第七师就拿多余的粮食到芜湖换盐,再用盐去换大别山的特产,最后把这些特产拿到敌占区换工业品。
这生意越做越大,顺势成立了皖中贸易管理总局。为了吸引投资,根据地还出台了开放政策,引来不少商人建厂投资。
货物运输也得跟上,第七师跟芜湖的水运大亨杨大炎合作,建立了运通运输行。这下好了,水路陆路都打通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办银行发钞票称霸一方
做生意赚了钱,第七师开始琢磨更大的买卖——办银行。
那时候皖江地区的金融状况很乱,国民党的法币、日伪的伪币到处都是。日伪政权还强行用伪币收购战略物资,搞得老百姓苦不堪言。
既然这样,第七师干脆自己办银行发钞票。1942年,大江银行成立了,专门发行大江币。从1942年到1945年,一共发了4500万大江币。
别以为随便印钞票就行,大江银行之所以能取信于民,关键在于第七师前期打下的好基础。老百姓拿着大江币随时都能买到想要的东西,这信誉度自然就高了。
又办工厂又开银行,第七师想不发财都难。到了抗战后期,这支部队富得流油:每年向军部上缴4400万军费,在全军排第一;普通士兵都能抽上胡弼亮办厂生产的飞马牌香烟。
“富七师”背后的成功密码
第七师能从1900伤兵发展成6000精兵,从穷得叮当响变成全军首富,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实在在的本事。
第一是会做人。修江堤、减租减息、帮助农民恢复生产,这些事儿看起来不起眼,可赢得了民心。老百姓支持你,啥事儿都好办。
第二是会经营。从单纯的农业生产到工商业贸易,再到金融业,第七师走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种经济头脑,在那个年代可不多见。
第三是敢创新。办银行发钞票,这在当时可是大胆之举。没有魄力和实力,谁敢这么干?
第四是能坚持。从突围后的残兵败将到全军首富,这个过程绝不轻松。要不是有坚强的意志和正确的方向,早就散伙了。
有了这样的部队,难怪日本鬼子和老蒋的军队都拿他们没办法。钱袋子鼓了,战斗力自然就强了。
说到底,第七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再困难的环境下,只要思路对了,方法得当,照样能闯出一片天地。当年那些抗日将士用生命和智慧创造的奇迹,至今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
你觉得第七师的成功经验,哪一条最值得现在的我们借鉴?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