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敢说自己没被历史课本骗过?小时候我觉得三皇五帝跟西游记差不多——你说那是真人还是“虚拟IP”?炎黄子孙我还能接受,毕竟张口就来很顺口,但帝喾这名字,每次遇到都像遇见陌生亲戚,在家族群里默默点赞,不敢问是谁。你说你姓王,没啥,大家都姓王,帝喾一出来,大家都姓“神”。
帝喾,也叫高辛氏。这名号有点像某地产商的新项目,听着就贵。说他是黄帝曾孙,颛顼侄儿,商周先祖,我只想问问:这家族五千年了怎么还没断绝?难怪咱们从小被教育要敬祖宗,原来咱祖宗也敬祖宗,上一门连着下一门,环环相扣,DNA都长成中国结了。
帝喾生于高辛,河南商丘,历史比河南烩面还杂。人家五岁受封为辛侯,不是我小时候五岁还在苦练背乘法表,帝喾的幼稚园全班都封了侯,老师姓姬,学生没叛逆,都是部落管理干部预备役。十五岁辅佐颛顼入都城顿丘,这个成长轨迹顺得让我怀疑是不是史书记忆重叠——别人十五岁叛逆、初恋、逃学、打游戏,他就已经在做帝王的实习生了,人生路比高速还直。
你看帝喾继位那段,颛顼去世后帝喾接班,好像国企领导退休,推荐自己外甥上任。迁都于亳,也就是现河南洛阳偃师区。这个迁都,史书记一笔带过,实际上估计和现在政府搬办公楼差不多:刚打包好文件,正准备换新大楼,突然老领导走了,只好硬着头皮接盘。
帝喾在位七十年,这比我家楼下那只八十岁的老猫还长寿。古人多短命,帝喾偏不,搞得后人只能在帝喾陵前敬香,叹一句:原来活得长也是一种王道。
说帝喾勤政爱民,不如说他是古代KPI狂魔。历史给他总结了四大功绩,我本来想着会不会也有“新年红包,员工旅游,免费饮品”之类的福利,结果却是分职封官、搞历法、礼乐、打仗。你品品,这四条除了武力还讲点文化,跟今天公司改革动员会一样,分部门、定制度、推新产品、搞大冲突,最后还得给历史留下个好名声。
首先,他搞“五行分职”,让各路诸侯有事干别瞎混。就像现在分组工作,你去统计、你去宣传、你去安全监察,别一口气全抢了,这样做到组织有序,人人有岗,不过是不是人人有房就不保证了。
第二,改历法。帝喾是中国古代居民的气象博主。他观测日月星宿,撰写历史上的第一部民本意义历法。古人种田最要紧,帝喾搞个“天文台”,方便大家“查看天气预报”,可惜没有APP,全靠眼力。这一部历法用来划分时节、指导耕作,农民够专业,专业户人人自来水——喝风还是喝露,说到底都得看历法。
第三,完备礼乐体系。黄帝时代已经开了头,帝喾继承并发扬光大,连乐器都搞创新,研制了鼙鼓、钟罄啥的。你以为是升班会,其实是三千年前的音乐综艺,帝喾可能还会在演奏时说一句:“今晚我是你们的C位。”创作《九招》《六列》《六英》,套路够深,古人写歌全靠拍脑袋,服务对象是诸侯贵族,不卖票不收会员费。
第四,他带兵打仗。主要对手是共工一族,这名字现在听着像隔壁厂子,打架都得写职称表。火正重黎成为打手,负责征讨。后来又让弟弟吴回上场。征讨有郐国,把兄弟凑齐,像古早版“史诗级团队副本”,兄弟们武器配齐,打完还能继承家业,人家争遗产是分房,帝喾家是分天下。
说这家庭情况,我就更服了。帝喾有四妃,元妃姜嫄是有邰氏的,次妃简狄来自有娀氏,祝都、娵訾氏也没闲着。每个妃子都是生育大户,业务繁忙。后稷、契、尧、挚,这四位儿子,不仅填补了家族谱,还抚养出商、周两大王朝、送出圣贤之君尧。你见过谁家的四个孩子,一个当企业创始人,一个做行业巨头,还有一个走学术路线当圣贤,最后一个继承父业,关键还懂得禅让。别人家孩子是“你咋不上天”,帝喾家孩子是“你都成祖宗了”。
都说帝喾是人文始祖,商、周、尧全出自他家,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可我还是想说,帝喾似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把“拼爹”打包成家族产业链的人。中国古代的“学区房”是帝喾家设置的,谁进了帝喾门,子孙后代稳步晋级,不用摇号,全凭血统。
你问帝喾伟大吗?当然伟大,四功绩里任意挑一条,搁现在都能报新闻。分职分权,提高行政效率,分分钟登上政府工作讨论会;引入历法,相当于科技变革;完备礼乐,正好可以办文化节;军事征伐,则是古代版“反对恶势力”。只是这伟大的方式,多少带点荒诞。你说古人怎么就能活得这么有事业心,熟练得像“王者荣耀里的操作大神”,而我们现代人能做到“按时打卡按时下班”,已经觉得不容易了。
而且历史只记得光鲜的一面,没告诉我们帝喾会不会白天加班完,晚上还得回家辅导作业,四妃孩子多,还都是有名的,光帮娃写姓氏都能磨掉一层笔尖。至于打仗那些事,也许古人其实很怕死,只是史书懒得写哭鼻子的片段——你说共工一族和火正重黎真能天天打仗,那调休时间去哪儿了?
你要问我对帝喾怎么看,其实就像看隔壁家晒成绩单的小孩——总是比你牛,被家长夸得满天飞,但你只能努力喝粥保持营养均衡。大家都在帝喾的光芒下瑟瑟发抖,比起我们的996,帝喾的70年在位真实地幸福又魔幻。史书说帝喾勤政爱民,没说他会不会也有点无聊。毕竟分职分官每年干一遍,历法改过几版就没新花样了,打完仗还得续集,这领导能干到70年怕不是寂寞。
其实帝喾也很像现代“无名英雄”。他是最早的策划达人,总揽全局,负责资源分配。只是他严重缺乏网络宣传渠道,否则他儿子都能拍短视频,分分钟变带货主播,姜嫄出身人设都能圈粉莫名。现在人靠点赞发财,帝喾家靠一声“我是祖宗”行走天涯。
帝喾去世后葬在高辛,陵墓成了后人景点。你以为大家去祭拜祖先,其实大多数是去拍照打卡,顺嘴吹一句:“这是我爹的爹的爹的爹。”这个家族链条拉得比股市长,谁有帝喾的直系谱系,简直比中头彩还刺激。可惜我的祖宗只有小布丁,没有帝喾。
所以这位“三皇五帝”里坐C位的始祖,既陌生又熟悉。陌生在于他离我们太远了,熟悉则是因为他的一切都写在课本上,被家长逼着背下来。帝喾的功绩就像古代的“年度计划”,每年开大会,奖状归自己。只是这份奖状放了几千年,变成了大家口中的“始祖”,谁都能蹭点热度。
到了结尾,我只想说,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家谱里没帝喾,别着急,或许你是他失散多年的远房亲戚。毕竟脑回路荒诞一点,在中国,谁还没点始祖梦?等哪天历史教材改了,没准你家也能和帝喾排队合影,毕竟做子孙不是谁都能蹭上这趟车。就像吃火锅,谁都能往锅里加点料,挂名帝喾的后代,也就多了点“始祖自信”。我现在连搭便车的勇气都没有,只好默默打开外卖,看着姜嫄的儿子、尧的兄弟、契的祖宗,感叹一句:谁让我不是帝喾,只能认个“后稷”当带货主播吧。
但想想,这样也挺好的。正如我们喜欢的历史,最好是带点亲切感,带点无力感。不是每个人都当过帝王,更不是人人家里都开过祖宗发布会。帝喾这名字,长得像谜底,却又像谜面,无数人挠破头皮去追寻,最后只剩下一句:“嗯,这祖宗够牛,但跟我好像也没啥关系。”可是话又说回来,哪有关系不重要,能蹭热度就行,管他是谁的爹,谁的祖宗,最后帝喾也只是一场历史上的大喜剧,笑完关门,各回各家吃饭。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