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京涩谷的街头,一对年轻情侣站在母婴店橱窗前发呆。
女孩盯着标价15万日元的婴儿车直咂舌,男孩掏出手机算了算账,眉毛拧成了麻花。
"要不...咱们先养只猫?"这场景在日本早就见怪不怪了,年轻人宁愿撸猫逗狗也不愿意生娃,政府急得直跳脚。
要说日本政府为了催生真是下了血本。生个娃直接给42万日元,相当于普通上班族一个月工资。孩子出生后每个月还能领钱,0到3岁每月1.5万日元,3岁到小学毕业每月1万日元。三胎家庭更划算,东京都每月多给5000日元。这么算下来,养俩娃到18岁能拿480万日元,差不多24万人民币。看病上学基本免费,买房还能减税,这待遇放全世界都算得上数一数二。
可现实却给日本政府泼了盆冷水。2024年新生儿数量跌破70万大关,创下历史新低,生育率只有1.15。死亡人数却是出生人数的两倍多,人口就像漏了底的水缸,怎么补都补不上来。那些真金白银的补贴,就像往沙漠里洒水,看着热闹,实际没啥用。
在银座上班的佐藤小姐今年32岁,结婚三年一直没敢要孩子。"我们课长说了,怀孕就等于自动放弃晋升机会。"她苦笑着搅动咖啡,"去年组里有个前辈休完产假回来,直接被调去整理档案,现在天天以泪洗面。"日本职场对女性就是这么现实,生娃就像踩地雷,稍不留神职业生涯就炸没了。
大阪的田中夫妇最近在算一笔账。两人月收入加起来50万日元,听起来不少,可扣掉房贷、生活费、保险,剩下的钱养个孩子紧巴巴。"光幼儿园每月就要8万日元,补习班更贵,不上的话将来考不上好学校。"田中先生挠着头说,"政府给的那点补贴,连尿不湿钱都不够。"
25岁的便利店员工山本干脆连婚都不想结。"时薪1100日元,租房吃饭都勉强,谈恋爱都是奢侈。"他自嘲地晃了晃手里的啤酒罐,"就我这条件,哪个姑娘愿意跟我吃苦?"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社交媒体上"单身万岁"的话题常年霸榜。
问题出在哪儿?光给钱显然不够。东京的房价高得离谱,20平米的公寓月租要15万日元。教育内卷严重,不报补习班就等于放弃未来。职场文化更是奇葩,晚上9点下班算早的,哪有时间陪孩子?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不解决,再多的补贴都是打水漂。
中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北京上海的白领们看着日本的前车之鉴直摇头。"我们这学区房一平米10万起,幼儿园比大学还贵。"在互联网公司加班到秃头的王工程师吐槽,"生娃?那不就是给自己挖坑吗?"
不过中国倒是学聪明了,知道光撒钱不行。有的城市开始试点多孩家庭优先摇号买房,有的地方搞起了普惠托育。最绝的是强制男性休产假,让爸爸们也体验下带娃的酸爽。这些招数能不能见效还得观察,但总比日本的"蛮力撒钱"强点。
文化观念也得变变了。现在年轻人把生娃看成"人生终结者",觉得有了孩子就等于告别自由。要扭转这种想法,光靠说教没用。得让年轻人看到,养孩子不是只有痛苦和压力,那种被小生命依赖的感觉,其实挺治愈的。
日本的教训就摆在眼前。老龄化社会就像得了慢性病,现在不治,将来吃药都来不及。中国要是不想重蹈覆辙,就得把住房、教育、职场这些大山搬开。让年轻人活得轻松点,他们才敢想生娃的事。
横滨的居酒屋里,几个年轻人正为要不要生孩子争论不休。"我觉得养娃像买彩票,中奖了幸福一辈子,没中奖就倾家荡产。"戴着眼镜的程序员说完仰头干了杯啤酒。其他人哄笑起来,可笑着笑着都沉默了。窗外霓虹闪烁,这座城市正在老去,而他们的未来,还悬在半空。
这篇文章就是专门用来分享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东西的,跟侵权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很主动地去配合把问题解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