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语道破天机了吧?中国队到底能不能赢澳大利亚,郭士强教练那一句“除了拼命,别无他路”是不是就这么一句话,把所有套路都点破了。说起来我刷热搜刷到炸,比赛动不动就“关键时刻失误”或者“战术执行不到位”,真不明白这是打篮球还是打心理战。郭指导不是那种只会“战略战术”的教练,他说话直白得像刀子:你要拼命,把命拼尽了,勉强算个样。
我昨天看到直播,今晚再看重播,心跳都快出胸膛。每看一次,都觉得肾上腺素飙升。最让人心酸的,还是那种不拼的态度。其实我真不想扯这些一套一套的,毕竟场上拼的是什么?是血性,是硬气,是敢死拼的血脉。郭指导说得好:“输球后满不在乎的样子,那是男足,不是男篮。”你说这话多实在,谁不想一身血性地站着?中国队这次对新西兰表现还算可以,血性和硬气那个时候都到了,但跟澳大利亚一比,就像温吞水。
不过你真拼到一定程度,状态和细节就决定胜负。比如那次周琦、周波兰最后7.2秒被煮熟的失误,简直是一场血的教训。你说我们能赢澳大利亚,最多也就3到5分吧。要战东山再起,必须把罚球练爆,减少失误,机会果断出击,点点滴滴都不能松懈。就算输了20分也不要怕,你我都能接受,但一定要看出那份血性,逆境里那股拼的劲。
我又想起那个刘玉栋。他膝盖里的十块碎骨,走路都成问题。可你看,他硬是带领八一队六年冠绝,靠的就是那股拼命的劲。你说,打一场比赛,除了拼,别的都不值一提。郭指导也不是闹着玩,他说:责任我全担,比赛我扛,你们只管拼。这样的教练,这样的球员,才是真正的男篮。不是拿比赛当娱乐,也不是赢了就笑着闹,输了就扯借口满天飞。
反正我就觉得,现在的中国男篮,最缺的就是那份血性。无论怎样,打出气势就能赢得尊重。像我那朋友每次看完比赛都感慨:“打不了冠军,没关系,最起码我们敢拼,敢出血。”这才是男儿本色。现在澳大利亚那个野牛队,身高比我们高不少,吃牛肉长大的,打起球来真是壮得不行。知道他们怎么赢的吗?就是靠硬气,靠血性,哪怕拼到筋疲力尽。
我特别不喜欢那种看场比赛发呆的球员,场上不拼,后面还舒舒服服地扯“没状态”或“技不如人”。你看郭导那句话:“你们是我选的,战术是我布置的,责任我全担。”一语成谶,要是还能不拼命,谁还敢说自己是中国男篮?这股担当,这份血性,就是最好的时代号角。不然,下一场还是那么输。也别指望什么天时地利人和,关键看有没有那股拼死拼活的劲。
打袋鼠就是拼死拼活。主力要把对手折腾掉,这才叫硬气。把他们的主力折腾到赛季报销,完胜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你说,这事难不难?很难!但难不倒会拼的中国男篮,是不是?
我真就不懂那帮球员,看到郭指导那句话,心里是不是多了一份责任感。拼命能不能成为一种习惯?别总是等着队友肉搏得差不多了,自己再上场,比赛的节奏也得靠血性来带动。看比赛,我就只想看到那股硬气,不要再看到那些“打着打着就放弃”的样子。
这次跟澳大利亚拼,真就像拼命一样。你拼到头破血流,他们要是不倒下,我们就赢不了。到时候,要不要把那些澳大利亚的壮汉都打成废人?不敢想,真不敢想。即使最后输了,我也愿意说:你们拼出来的那份劲儿,才是中国男篮的魂。
我问你,下次还看谁买账?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我看,还是拼出点样子来,才不枉那句“除了拼命,别无他路”。要我说,下一场比赛,别再打技术战了,打一场血战,拼对手的骨缝就行。赢不赢不重要,重要的是那股血气。反正我看够了如此的“正常操作”,还可以再看一次“拼命”的帅气场面。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