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当康熙皇帝去世时,他对老八胤禩有过一些评价,而没有立他为太子的原因是:
八阿哥胤禩这个人,总喜欢学着朕做事,可他学来学去,总是不得要领。朕管理百姓,总是讲究宽厚仁爱,可他却拿这宽厚仁爱当手段,去讨好别人。朕对底下的人虽然宽厚,但也是有原则的,可他呢,竟然比朕还放任不管,连底线都没了。
老八胤禩虽然被称为“八贤王”,但实际上他却在搞收买人心的把戏。因为他对下属太宽容了,没有魄力,也不愿意整顿官场、推动改革。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记录里,老八胤禩是不是真的仅仅因为这一点,就失去了皇位的机会呢?
一、
老八胤禩之所以会梦想登上皇位,实际上是因为康熙帝的安排才有了这样的想法。
原本皇位离老八胤禩很遥远,他出生时,太子的位置已经被别人占了。而且这位太子哥哥对他不错,其他兄弟也都认可他,如果没有意外,太子肯定会顺利成为皇帝。
这些兄弟们的想法是一样的,太子胤礽也这么认为。刚开始的时候,他非常努力,认真地履行着太子的职责。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老爷子身体特别硬朗,活得很长,太子胤礽的太子之位看起来已经稳如泰山,可他的父亲依然精神饱满,一点也没有衰老的样子。
康熙心里也很愧疚,毕竟在他那时的心情下,他对这位太子是完全信任的,皇位本来就是要传给他的。为了弥补太子,康熙尽力找各种方法,比如满足他的愿望,让他参与国事,给他更多的权力。
太子因为权势大增,身边聚集了一群追随者。康熙帝看到这一幕,心里很不高兴。权势显赫的大臣索额图也倒向了太子一方,这让康熙帝更难入睡。睡不着觉,他开始乱想,一旦陷入沉思,就想着怎么平衡各方势力。于是,其他阿哥们有了机会,一个个被康熙帝安排到重要岗位,接受历练。
看着兄弟们一个个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提升地位,分享权力,太子心里十分难受,这种感觉让他精神上承受了很大压力。用现在的话说,太子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可能已经出现了焦虑症状。
第二点,
一旦太子开始焦虑,他就会做出一些愚蠢的行为。比如情绪不稳定,经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甚至对兄弟们的态度也变得冷淡。
太子脾气越来越差,经常无缘无故地对人发火,时间一长,身边的人对他也多了不少不满。这些人终于等到一次康熙皇帝和太子一同外出的机会,便一起向康熙皇帝告状,说太子胤礽深夜不睡觉,偷偷查看皇帝的帐篷。
康熙听后,气得直冒火。他想起了以前,最疼爱的十八皇子胤祄因病去世,他痛不欲生,泪如雨下。可是,太子胤礽却好像这件事与他无关,显得很冷淡。更让他生气的是,当他病重时,太子竟然没有流露出一丝担忧。甚至还有人说,太子还曾经不满过。
自古至今,哪有当了四十年太子的道理呢?
这小子恨不得我早点死,一想到这,我气不打一处来,就把太子胤礽给废了。
胤礽太子一被废,康熙皇帝的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本来,大家对这个位置也没什么特别的期待。但没想到,这位老皇帝办事十分得力,还深得民心,这让其他皇子们蠢蠢欲动,暗地里开始筹划。
这些有着远大抱负的皇子们,比如胤褆、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誐、胤祥、胤禵等,每个人心里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实力也不容小觑。原本的太子胤礽因为某些原因被废除了太子之位,这样一来,他们就成了九位有能力争夺皇位的竞争者。后人将这段历史称为“九龙夺嫡”。
第三点:
其实,老八胤禩还没完全搞清楚情况,但他的哥哥胤褆已经抢先站了出来。胤褆是惠妃叶赫那拉氏亲生的长子。
老大胤禔不仅长得帅,文武双全,而且从小就跟着康熙皇帝打天下,立下了很多功劳。按照古代的规矩,选太子通常会选年纪大的或者正统的。既然嫡出的长子已经被废了,那么按照这个规矩,是不是应该选庶出的长子来接班呢?
康熙皇帝不久后下达了一道圣旨,这让胤禔深信自己即将成为新的太子。那么,康熙皇帝到底发布了什么命令呢?
胤褆被安排负责监管太子胤礽,然而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曾斥责胤褆为蠢猪,这并非没有道理。康熙帝让他看守废太子,其实是希望他能分担自己的忧虑,除掉太子。毕竟,康熙帝以仁慈著称。胤褆满怀喜悦地将奏折呈上,提出要亲自为父皇解忧,结束废太子的生命,然而康熙帝却勃然大怒。
你怎么能这样呢?连老虎都不会去伤害自己的小崽子,可你作为哥哥,不仅没有一点怜悯之心,还趁着别人倒霉的时候落井下石。这事儿让老人家气得好几天都没好好吃饭。
胤禔发现自己已经没有胜算,便转身递上了一份新的奏章。这份奏章里提到了故事中的关键人物——老八胤禩。在奏章中,他特别提到一位名叫张明德的神秘道士,说这位道士曾经为胤禩看过面相。
有个看相的叫张明德,他说看过胤禩的面相,将来必定会飞黄腾达。
的确,这个人就是《雍正王朝》中那位杜撰出“八王大,大王八”这个荒唐说法的江湖骗子,他的真实身份。
第四点:
实际上,胤禔的想法很简单,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康熙帝后,康熙帝要么同意,要么反对。这样一来,胤禔对于继承皇位的事情就有了明确的认识。
大概老八胤禩的心里早就反复念叨了上百次:
“谢谢你,因为你让每个季节都充满了温暖……”
在这个关键时刻,胤祉老三挺身而出,心怀忧虑,生怕遭遇清算。他与太子胤礽关系密切,如果太子登基,他有望飞黄腾达。然而,太子被废后,众皇子纷纷喊叫要清算太子党,特别是胤禔的声音尤为响亮,这让胤祉感到非常害怕。
他心里一震,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那件事和胤禔有关,他曾经请了一个蒙古喇嘛做了一个神秘的仪式。这让他怀疑,老大可能做了些不光彩的事,想对太子胤礽下咒。
康熙皇帝一开始对这些荒唐的说法不太相信,毕竟皇子们都接受过很好的教育,怎么会轻易相信这种话呢?但经过一番调查,竟然真的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老三胤祉现在露出了笑容。别忘了,他同样才学出众,武艺高强。每当康熙帝外出狩猎时,总是喜欢带上他。如今,太子胤礽已经失势,老大胤禔也遇到了麻烦。按照资历和辈分,该轮到自己上位的时候了吧?
哎呀,他还没来得及笑出声呢,康熙帝就开始琢磨事情了。他在想什么呢?
他沉思着,难怪太子胤礽的行为显得如此古怪,原来是被哥哥胤祺施了咒语。显然,朕误会了太子,必须尽快把他从“宗人府”中释放出来,恢复他的太子之位。
第五点:
康熙帝废立太子胤礽的决定,让许多皇子深受打击,然而,他们内心对皇位继承权的渴望却愈发难以平息。
胤褆老大陷入了极大的困境,被永久囚禁,即便康熙帝外出,也不断强调要严加看管。而老八胤禩也遭遇了不幸,康熙帝怒斥他与同伙勾结,企图对太子不利。尤其是老十四胤禵站出来坚决保证八哥从未有过谋害太子的行为,这气得康熙帝几乎要晕过去……
老三胤祉遇到了不幸,而老大却对太子落井下石,同样的行径,他对老大也进行了落井下石。自那以后,他对皇位失去了信心,全心全意投入到书籍中,致力于文学研究。
太子胤礽突然好像明白了什么,他意识到自己被废掉的根本原因在于根基不稳,而康熙皇帝则是他登基路上的最大障碍。于是,过去只知道享乐、不懂吸取教训的太子胤礽,竟然和步兵统领托合齐联手,学着“锦衣卫”的样子,甚至还谋划了一场“逼宫”的行动。
可惜的是,他没有仔细思考,要知道,他父亲从八岁就开始使用这些手段了,你又能和他较量多少呢?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太子胤礽也承认自己无法打败父亲。但俗话说“狗急跳墙”,为了不让自己陷入绝境,他只能拼尽全力一搏,或许能在困境中翻盘,就像从骑自行车变成开汽车一样。
最后,太子胤礽还没来得及行动,康熙帝就把他可能的计划掐灭了,再次废除了他的太子之位。
胤礽太子再次被废,争夺太子位的斗争又起风云。这时,真正有实力竞争太子位的只剩下两个人,一个是四皇子胤禛,另一个是八皇子胤禩,其他皇子都依附在这两个人的旗下。
第六部分。
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在争夺太子位置时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这种差异最终影响了皇位的归属,究竟是谁会成为新的皇帝呢?
老四胤禛在剧中表现得很低调,就像《雍正王朝》里描述的一样。邬思道说他总是采取不主动争斗的态度。
“就是不要争,不争反而是争。因为你不争,所以全世界都拿你没办法。”
皇帝还没决定继承人,心里非常着急,比任何人都想早点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他对剩下的几个皇子特别关注。这些皇子们因为不知道谁会成为继承人,也都感到很紧张。一旦紧张,他们就开始想办法巩固自己的地位,但这反而让皇帝更加担忧。
康熙帝交给老四胤禛一项任务,这个任务不仅要完成,还得做到极致、精益求精。为了迎合康熙帝的心意,老四胤禛处处留心,凡是皇帝喜欢的,他都照着做。不过,他非常谨慎,绝不会做任何可能让康熙帝怀疑他有争夺皇位意图的事情,这类风险极高的举动,老四胤禛从来不会去碰。
四爷胤禛被人称为“天下第一闲人”,而八爷胤禩却总是显得很着急。八爷确实很用心,他希望通过展现仁爱来获得人们的拥戴。他的主张是用仁德来管理国家,而四爷胤禛则认为应该用严格的法律来治理国家。这两种治国理念有很大的不同。
特别重要的是,老八胤禩深得人心,以至于在四位辅政大臣中,竟然有三人与他交好。那么,康熙帝一生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呢?
擒拿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攻打准格尔……这些行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清除任何可能威胁皇权的力量。而你,老八,现在却把这些人都重新拉拢过来。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做了皇帝,对他们该怎么表示感谢呢?是给他们权力,还是给他们钱?
七点整了。
如果八爷胤禩登基为帝,他将难以应对那些支持他的人。若是打击他们,会动摇自己的根基;若不打击,又会危及国家的稳定。
确实,让八爷胤禩与皇位失之交臂的关键事件,是两只鹰的死亡,历史上称为“毙鹰事件”。
与《雍正王朝》中的情节不同,那两只死鹰并不是十四阿哥胤禵送给康熙的,而是八阿哥胤禩送的。那年他陪康熙去热河检查,半路上正好遇到胤禩生母的纪念日,于是他去祭奠了母亲。
这件事嘛,其实挺正常的,大家都觉得没什么不对。关键是,他没有亲自去找康熙帝,而是派了个太监去传话。不仅如此,他还特意让人给康熙帝送了件礼物,就是两只海东青,也就是老鹰。
关键是老八胤禩送的这两只鸟,送到康熙帝手上时,确实已经死了。好在康熙帝身体还硬朗,再晚几年,他可能会气死。要知道,老八胤禩原本就被康熙帝怀疑,这次又送了两只死鸟,这在他们女真族看来,就是给自己招灾啊!
就算老八胤禩是冤枉的,可是这么大事,他居然没注意到,也是失职的表现。怎么可能把国家交给一个连基本职责都没履行好的人呢?
因此,康熙皇帝狠狠地责骂了老八胤禩:
这位母亲出身卑微,性格高傲且心思阴险。小时候听了算命先生张明德的话后,便开始违背忠义之道,策划谋害二阿哥,此事全国上下皆知。
这就像是旧账新账一起清算,接着康熙皇帝宣布,他与八阿哥胤禩之间的父子关系彻底结束了。
第八点,
很多人认为,老八胤禩未能继承皇位,主要是因为他出身低微,不符合当时的规矩。
事实并非如此,如果真是这样,八爷胤禩也不会费尽心机争夺太子之位。毕竟,人的出身从一开始便已注定。
康熙帝骂他身世卑微,是因为一时气急败坏。他并不只骂老八胤禩一个人,还骂太子胤礽克死母亲,骂老十三胤祥不忠不孝。
这是康熙帝真的找不到对手的弱点,只好用他的身世说事,这也属于正常情况。
他的“八贤王”称号可不是吹的,后来雍正帝治他罪时,也是费尽心机,最终强死耐活找出那么几条罪行。
老八胤禩没当上皇帝的另一个原因,就像二月河写的另一本小说《康熙大帝》里说的那样。康熙帝在考虑传位给谁时,方苞站出来说了句话:
瞧这皇孙!有一个优秀的皇孙,至少能让清朝三代平安无事。
后来,康熙看中了弘历,这才决定把皇位交给四阿哥胤禛。当然,这不过是小说中的说法,虽然乾隆也提过类似的话,但那更多是自夸罢了。
不过,如果要看康熙帝的皇位继承人,大家可能会想到的并不是四阿哥胤禛,而是八阿哥胤禩,这是为什么呢?
九、
咱们心中的“八贤王”没想到只有一个儿子,那是他接近三十岁时,特意娶了一个小妾才有的。
老四胤禛一口气生了10个儿子,但真正长大成年的只有4个。康熙帝总共生了35个儿子,其中有11个没能活过童年。
如果我是康熙大帝,看到老八胤禩一个人孤零零的,已经结婚十几年了还没孩子,是不是他的孩子都不确定是不是亲生的。在那个死亡率这么高的年代,怎么能保证这个皇孙能活到成年呢?
这并不是因为老八胤禩专情,只娶了一个妻子。实际上,他至少娶了五个妻子,但只有两个生了孩子,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也就是说,以前的八阿哥胤禩在争夺皇位的时候,一直都是孤军奋战。等到毙鹰事件发生时,他的独子才六岁,能不能活到成年都很难说。除非康熙皇帝脑子糊涂了,才会选他做皇帝。
假如你的这方面能力不强,要保证后代的兴旺发达,可以从康熙帝的例子中得到启示,他非常重视这一点。实际上,清朝的衰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后来的几位皇帝要么生不出孩子,要么只有一个,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也就不可能出现争夺皇位的情况了。
所以,老八胤禩虽然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但如果子孙后代不能兴旺发达,那也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传到下一代,也不知道果实会被谁摘走,康熙帝敢冒这个险吗?
即便他那位更爱美人不爱权位的父亲顺治皇帝,也是有八个儿子和六个女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