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热线电话:
爱电竞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 爱电竞 > 产品展示 >

雍正许他进太庙,乾隆却让他晚景凄凉,张廷玉到底做错了什么?

产品展示 点击次数:141 发布日期:2025-08-18 04:31

为啥现在好多电视剧都爱拍清朝的事儿呢?还不是因为清朝的故事里,有皇位打架、各种勾心斗角这些抓人的戏码。尤其是康熙那时候的“九子夺嫡”,简直是重头戏里的重头戏。

对那些当官的来说,站对队伍比啥都重要。但有这么一个人,不光在官场站稳了,还成了三朝元老。可惜啊,这人要是不自己瞎折腾,晚年肯定能舒舒服服的,可偏偏……

朝廷里的“卷王”张廷玉

张廷玉是康熙年间考中的进士,之后就进了朝廷当官。不过刚开始康熙并没咋重用他,好在他能一直在南书房待着,时不时给皇上提两句小建议,还跟四皇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认识了。

那时候九子夺嫡闹得正凶,皇子们打得头破血流,张廷玉却选择了“明哲保身”,不跟任何一方站队。但他心里隐约觉得,四皇子胤禛最后能当上皇上。

果然,康熙驾崩后,遗诏一公布,还真是胤禛继承皇位。可雍正刚上台时,朝廷那叫一个烂摊子——皇子们争来斗去,把国家的家底都快耗光了。

为了把朝政稳住,雍正一边定规矩,一边赶紧培养自己的人,好跟那些老臣抗衡。这时候,四十多岁的张廷玉就被雍正盯上了。按说雍正该找些年轻能干的官员,他们能多干几年,那为啥偏偏选了张廷玉呢?

其实啊,张廷玉的身份摆在那儿:经验老道,遇事不慌,而且他跟康熙的关系不算近,雍正正好能把他拉成自己人。所以,之前一直当吏部侍郎的他,雍正刚一登基就升成了礼部尚书。这段时间里,张廷玉帮着皇上处理奏折,还跟着翰林院办各种大典,活儿干得那叫一个利索。

雍正对他是真信任,经常让他带着自己的口谕到处跑,他每次都能把事儿办得漂漂亮亮的。咱都知道,雍正是清朝最勤快的皇上,光批阅的奏折就有好几百斤,平均每天得看几百份。

所以雍正天天批奏折到半夜,这时候张廷玉就站在旁边等着,皇上一有吩咐,他立马记下来,第二天上朝再念给大家听。要是说雍正是“第一卷王”,那张廷玉就是“第二卷王”。

等政局稳了些,雍正就开始收拾九子夺嫡的烂摊子。当年的八阿哥、九阿哥私底下还想拉帮结派,给雍正使绊子。张廷玉在朝堂上把他们的阴谋全抖了出来,雍正这才下定决心,把这俩最能闹的阿哥流放了,其他皇子也关在府里不许出来。

到这时候,雍正朝的局面才算真正稳住。后来设立了军机处,张廷玉又成了实际的负责人,管着吏部、户部,连刑部的事儿也插得上手。就连皇上要看得奏折,都得先经他过一遍,才能摆到书房里。

这时候的张廷玉已经是朝廷里的大拿了,雍正实在没啥可赏的,最后干脆下了道遗诏,让他死后能进太庙。可就因为这个承诺,后来闹出了一堆麻烦事儿……

皇上和大臣闹掰了

雍正晚年早就把继承人定好了,还把遗诏藏在了匾额后面,就怕再出夺嫡的乱子。后来张廷玉宣读了遗诏,把皇位传给了弘历,也就是乾隆。

雍正的葬礼办完,张廷玉又接着忙乾隆的登基仪式。不过在仪式开始前,他有了点小私心,跟大伙儿说雍正还有一道密诏。他站出来一读,原来是让他和鄂尔泰辅政,还特意嘱咐下一任皇上,要让张廷玉配享太庙。

当时大伙儿听了都惊着了——在张廷玉之前,从来没有汉臣能进太庙,雍正这是破了老规矩啊。乾隆没办法,只能照办,但心里已经开始讨厌张廷玉了。在他看来,张廷玉这时候把这事儿说出来,分明是觉得自己拿他没办法,甚至有点威胁的意思。

就因为张廷玉这波操作,乾隆把他配享太庙的事儿拖了又拖。而且乾隆上台后,也想培养自己的人,张廷玉、鄂尔泰这些老辅臣,就成了他路上的绊脚石。

为了不打草惊蛇,乾隆表面上对他们客客气气,暗地里却提拔讷亲、傅恒这些人,让他们管军政大权,甚至带兵打仗,慢慢把权力攥在自己手里。那时候张廷玉已经是内阁的大腕了,跟鄂尔泰对着干,俩人在朝堂上经常意见不合,吵来吵去。以他俩为首的满汉大臣之争,也越来越厉害。

据说当时鄂尔泰放个帽子,张廷玉都要出来怼两句,最后俩人闹得很不愉快。总之那时候的朝廷,就是张党和鄂党剑拔弩张,而乾隆自己的人马在暗地里慢慢壮大,差不多能跟他们抗衡了。

后来鄂尔泰比张廷玉先走了,没了对手,大伙儿都以为张廷玉能当内阁首辅。可乾隆却在朝堂上宣布,让讷亲排在张廷玉前面,这一下可把张廷玉噎得不轻。

有些大臣替他抱不平,张廷玉自己倒没太在意——这时候他都六十多了,好多事儿力不从心,也到了该退休的年纪。但他心里有件事儿放不下:雍正答应让他进太庙的事儿还没落实,这时候走了不甘心啊。那他该咋提醒乾隆呢?

晚年的遗憾

为了了却这个心愿,张廷玉特意去找乾隆,想让皇上给个凭证,证明会兑现雍正的承诺。乾隆一听就不乐意了——这不是怀疑自己吗?要是被别人听见,自己这皇上的面子往哪儿搁?

但为了稳住朝廷里的大臣,乾隆还是写了份诏书,让人给张廷玉送了过去。张廷玉一看可高兴坏了,本来想立马进宫谢恩,可实在病得厉害,起不来床。

没办法,他只能让自己当官的儿子去谢恩,还嘱咐儿子一定要说明自己为啥来不了,好让皇上知道自己有多尊敬他。

结果乾隆根本不听这些,加上之前攒的一肚子不满,当场就炸了。他挥挥手,下令让张廷玉亲自来见他,要是不来,那这份诏书就不算数了。

当时乾隆下命令的时候都快傍晚了,他吩咐手下,明天一早再把旨意送过去。毕竟张廷玉年纪大了,他也不想落个欺负老臣的坏名声。可就在乾隆准备休息的时候,太监来报,说张廷玉来谢恩了。他的旨意还没送出去呢,张廷玉咋就知道了?

这时候乾隆就觉得,张廷玉肯定在自己身边安插了人,这是在猜自己的心思啊。自古以来,皇上最怕的就是大臣把势力伸到自己身边,威胁自己的地位,张廷玉这事儿算是踩了雷。乾隆气得不行,不等张廷玉说话就开始治他的罪。

结果张廷玉本来是来谢恩的,最后倒成了受罚,连配享太庙的资格都没了。他当时眼前一黑,被儿子扶了回去,之后就一病不起。眼看没了希望,张廷玉只能申请退休,对朝廷彻底死了心。

可乾隆还没消气,后来听说张廷玉手下的官员犯了错,又借着这事儿治罪,把前朝给张廷玉的所有荣誉都收了回去。张廷玉到老啥都没剩下,经了这么多大起大落,身体根本扛不住,最后抑郁而终。

有意思的是,张廷玉死后,乾隆反倒想起他的好了。看张廷玉的实录时,还夸他是个好官,觉得自己之前做得太过分,就改了主意,让他配享太庙。可张廷玉到死都不知道乾隆变了卦,这份遗憾,成了他一辈子的痛啊!

产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