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外卖平台“0元购”活动又刷屏了。奶茶、汉堡、炸鸡统统免费,朋友圈里晒单的人笑称“冰箱都被战利品塞满”。这场看似全民皆赢的狂欢,背后真是一片和谐吗?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扒一扒:谁才是这场游戏里真正的赢家?
一、消费者:短期“薅羊毛”,长期或成“被薅对象”0元购最直观的受益者当然是消费者。花几块钱甚至不花钱就能吃大餐,谁不心动?但仔细想想,你真的赚了吗?首先,为了抢券要熬夜蹲点、拼手速,甚至研究复杂的满减规则,时间成本先搭进去。其次,很多人为了用券冲动下单,结果囤了一堆吃不完的食物,最后浪费的比省的钱还多。更关键的是,当消费者养成“非优惠不下单”的习惯后,平台一旦减少补贴,你可能发现自己对正常价格越来越敏感,甚至觉得“原价外卖太贵”,反而降低了消费能力。就像买衣服时总等打折,最后发现衣柜里全是折扣品。
二、商家:订单暴增的“甜蜜陷阱”,实则赔本赚吆喝奶茶店一天卖出上千杯、小餐馆后厨忙到瘫痪……0元购让商家订单量暴涨,但真相往往是“增收不增利”。平台补贴看似给商家流量,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要么商家自己贴钱参与活动,要么提高商品价格暗中补差价。比如原价15元的奶茶,参加活动后标价20元,平台补贴5元,消费者以为占便宜,商家实际没多赚。更惨的是,爆单导致原料短缺、员工加班、投诉飙升,长期下来可能因质量下降失去口碑。采访中,有茶饮店老板苦笑:“忙了一周,账单一算,利润还没平时三天多。”
三、外卖员:短期收入暴涨,背后是“拿命换钱”活动期间,外卖小哥日收入破千的新闻屡见不鲜。但这份高薪的背后,是超负荷运转:平台订单激增,配送时间却被压缩,骑手只能疯狂抢单、超速骑行。社交媒体上,有人晒出骑手凌晨三点还在送餐的照片,有人吐槽“为了准时送达,闯红灯都成了常态”。这种“以量换钱”的模式不可持续,一旦补贴结束,订单量回落,骑手收入也会骤降,而高强度工作留下的身体损伤却不可逆。
四、平台:表面“撒钱”,实则在布更大的局看似亏本做活动的平台,才是真正的“操盘手”。外卖平台钱补贴,目的不是做慈善,而是用外卖业务“引流”。有报告指出,外卖用户中有30%-40%会转化为平台的电商、旅游等高利润业务客户。换句话说,平台用补贴“养”用户习惯,等你习惯用它的App点外卖后,可能不知不觉开始在上面买日用品、订酒店。此外,平台还能收集海量用户数据,优化算法,甚至提高商家抽佣比例,把补贴成本转嫁给商家。这场游戏里,平台在下一盘“用短期亏损换长期垄断”的大棋。
五、赢家之外的输家:被牺牲的社会与行业生态0元狂欢的阴影下,还有更多看不见的代价。商家为了低价竞争,可能降低食材品质;骑手为求效率,交通安全隐患增加;消费者被低价绑架,正常消费观念扭曲……整个外卖行业陷入“补贴-涨价-再补贴”的恶性循环,中小商家逐渐被淘汰,头部平台垄断加剧。最终,我们可能得到一个选择更少、价格更高、服务更差的外卖市场。
狂欢之后,清醒更重要外卖0元购不是童话,而是资本精心设计的游戏。消费者享受优惠的同时,别忘了算清时间与健康成本;商家追逐订单时,别忘守护品牌的长远价值;社会更需警惕平台用补贴“绑架”市场。真正的赢家,从来不是靠一时的狂欢,而是能在游戏规则中保持理性,不被短期利益吞噬的人。当补贴退潮,谁能在沙滩上站稳,才是这场狂欢最后的答案。
#外卖0元狂欢谁是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