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基金,整个公司茶水间天天都在聊这个事,我都快听腻了,基本每周都有人问我,什么时候买基金稳赚不赔。你说谁不想一投就赚,谁不想高位落袋为安。可这事儿吧,说实话,感觉也没那么玄乎。一堆人“凭感觉”,一堆人瞎猜时机,结果买了天天盘点“亏多少”,卖早了拍大腿,卖晚了糟心连夜失眠。基金买卖能不能像导航一样,有个方向,别走错路、不踩坑?估值百分位,真的有点像地图,真心建议大家别再蒙了。
奶茶爱喝吗?就拿奶茶说事,简单到家。你10年前的奶茶,8块钱一杯最便宜吧,贵的时候20块,平常都是十二、十三,办公室下午茶都一堆人在抢这个价。你今天天天买奶茶,你觉得9块钱便宜不便宜?便宜得很,10年有90%的时候都没今天便宜,百分位就是90%。反过来,看到18块的奶茶,感觉老板非要掏你腰包,心里其实已经在算账:比历史上平均价格高太多,这就是百分位比80%的时候都贵。这个感觉跟买基金一模一样。
基金嘛,像中证500、沪深300、科创50,历史估值一拉,最低多少、最高多少,都摆在那里。估值百分位就是把这条线拉平了,看今天的位置在历史上的哪个点儿。百分位越低,越便宜,跟捡白菜一样;百分位越高,像抢半夜涨价的青菜,贼贵。拿中证500举例,百分位只有25%,说明历史上只有25%的时候比现在便宜。买基金,这就是你捡漏的好时机。要碰到科创50百分位78%,你糊涂买进去,小心利润全吐回去。
实操怎么来呢?低估分批买,跟超市囤卫生纸一样,低于三折的大促,谁不是撒手狂买?分批买这事,谁都能玩明白。比如中证500ETF,估值百分位25%,手里揣一万块,三步:
先买第一批3000,立马占坑。仓位不用满,是怕市场继续砸下来,风险可控,加上心理更踏实。第二批等估值再跌5%,比如掉到20%了,再补仓3000。就是每次多等一等,低位再低点很少见,多囤点底仓。剩下4000块放着,不着急,万一市场还往下跌,不用慌,继续补仓;市场不跌,也不怕慌神,手里有现金最安心。这套分批方案,被朋友圈和财经群玩烂了。小王去年这么买,买完三批,后面一波行情,收益直接涨了快20%。
基金上涨,很多人贪心,想着一定要卖在最高点。其实不可能,每次看着利润在涨,没舍得卖,最后回吐一大截。卖也是分批搞,菜农最懂。菜市场卖青菜,价格高了谁不赶紧出货?估值百分位高于70%,就是市场最热钱,分批卖,这利益稳稳的。科创50ETF百分位75%,一堆人在等涨到90%全卖出,结果没到那点就回调。分三步:
先卖掉4000,货先落袋心里不慌。估值再涨到80%,第二批出货,又多赚一波。最后留4000,再设个止损,万一估值回落,锁定收益,不让利润烂在手里。邻居张阿姨去年半导体ETF滚到百分位72%,都说她卖太早,结果后面回调,真香。
估值百分位也不是万能,三大“坑”别踩。第一,只看一年数据,以为便宜了,实际这基金去年极端行情根本不算历史水平。新基金只有两年数据,根本不准,老基金没得比十年历史的靠谱。第二,不能瞎混比。沪深300跟中证500,一个权重大,一个权重小,历史波动差距比奶茶和咖啡还明显。各自历史区间都要单独看,别混为一谈,就是同学聚会拼量吃火锅,不能把所有菜价混成一道账。第三,不能死搬硬套。估值百分位是导航,但不等于全自动驾驶。要是市场出大消息,板块政策、突发利空,都得灵活调仓。政策一出,板块有红利,哪怕百分位高一点,也不怕买进去,估值就是个参考。板块突然利空,百分位低,但还是果断卖掉,有时候本金比利润更重要。
这个工具说到底,不是让你赢“最后一口”,而是该买就买、该卖就卖,长期下来稳稳当当。估值百分位低于30分批买,像卫生纸促销。高于70分批卖,不让利润烂在地里。基金投资不是押大小,每次买卖有数据心里不慌,长期下来自然赚钱。小白也不用再看K线瞎猜了,直接查估值百分位,谁都能变成理财行家。
理财这事没神奇公式,招稳了心才安。多看看数据,跟着估值百分位过日子,信心和底气都在那。喜欢这类操作切实靠谱的干货,记得留言点赞关注我,大家一起少踩坑多赚钱。团队真心想用专业工具帮大家赚稳钱,如果内容哪儿有需要修正、补充,可以随时反馈,我们会立刻修改。祝大家基金投资行情节节高,生活天天向上!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