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8年11月,原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整编为第四野战军第43军,由洪学智担任军长,赖传珠出任政委。该军下辖四个师,包括127、128、129和156师,总兵力超过六万三千人,隶属第15兵团序列。在随后的军事行动中,这支部队相继参与了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广州战役、广西战役以及海南岛解放战役,屡立战功,展现出卓越的作战能力。
1949年5月,洪学智被任命为15兵团副司令员,同时李作鹏由43军副军长兼127师师长晋升为军长。到了当年年底,四野12兵团40军和15兵团43军相继抵达雷州半岛,为解放海南岛做准备。然而,海南岛的解放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国军名将薛岳率领十万兵力驻守,并拥有飞机和军舰支援;另一方面,四野严重缺乏渡海装备,只能依靠木帆船进行作战。
金门战役的挫败使四野部队对即将到来的海南岛作战产生了顾虑。为应对这一局面,广东军政委员会于1950年2月1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放海南岛的相关部署。会议决定将战役时间调整至春夏季节,这一决策实质上推迟了原定的进攻计划。
在会议现场,邓华作为15兵团司令员与副手洪学智,以及12兵团副司令员兼40军军长韩先楚、43军李军长悉数出席。会后,韩先楚未向所属部队通报战事延期,继续保持高度战备状态。与之形成对比的是,43军李军长将这一消息传达给了部队,导致其战备积极性明显低于40军。
2月9日,15兵团司令部向军委请示,提议以登陆艇替代现有的木帆船和机帆船。然而,由于登陆艇成本高昂,兵团筹集资金需要较长时间,故建议将海南岛战役延至年底。韩先楚对此持反对态度,他强调拖延可能带来不可预见的变数,若届时出现突发状况,将无法挽回。
在与当地资深渔民交流后,韩先楚了解到四月份海南岛会迎来季风,利用这一自然条件,木帆船完全能够胜任渡海任务。基于这一发现,他建议将海南岛战役安排在四月。3月20日,他向15兵团和四野司令部发出电报请求出战,但未获批准。一个月后,他再次致电上级,强调"大规模渡海作战条件已具备,主力部队可实施登陆",然而请求再次被驳回。
4月7日,韩先楚第三次递交作战请求。前两次均遭驳回,此次电文已无人愿与其联署。他独自签署并发出电报,详细陈述作战方案,强调在琼崖纵队协同下,解放海南岛具备相当胜算。电文结尾处,他毅然表态:若43军尚未就绪,他将亲率40军主力渡海作战。此举无异于立下军令状。
韩先楚的坚定意志赢得了上级的认可,作战方案得以通过。4月16日,海南岛战役拉开帷幕,由韩先楚亲自指挥40军六个团搭乘300余艘战船横渡海峡,43军则派出两个团81艘船只协同作战。在琼崖纵队的支援下,短短十余天便成功解放海南岛,击溃敌军33000余人。海南岛解放后不久,朝鲜战争随即爆发,美军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致使三野50万攻台部队无法施展。
相关文献中,40军及其指挥官韩先楚占据了主要篇幅,相比之下,43军和李军长的记述较为简略。这一差异源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方面,40军投入了6个团的兵力,远超43军的2个团;另一方面,韩先楚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而李军长并未登岛参与实战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