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华早报:歼20雷达取得突破,碳化硅增强探测距离让F-35无所遁形
6月11日香港《南华早报》扔出一记“深水炸弹”;
中国歼20隐身战机的雷达探测距离直接翻了两倍!
搞个雷达能把探测半径拉到1000公里外,什么概念?
相当于在北京架个望远镜,一眼看到上海外滩的咖啡杯。
这哪是技术进步,简直是给中国空军装了个“天眼”!都说现代空战拼的是“先敌发现、先敌开火”,歼20这一手,直接把空战规则给改写了!
从“常规操作”到“逆天改命”,歼20雷达凭啥弯道超车?
说到歼20的雷达,原本用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已经是战机的顶配。
上千个T/R组件独立运作,功率拉满,能同时锁定几十个目标,探测距离300-400公里,搁全球都是妥妥的“学霸”。
但中国军工偏偏要卷出新高度;山东大学一纸论文,直接甩出“碳化硅(SiC)半导体”这张王牌!
这玩意儿有多牛?耐高压、散热猛、功率爆表!普通雷达的氮化镓材料电压撑死300V,碳化硅直接飙到3000V,功率输出原地起飞。
更绝的是,高温高压下这货还能稳如老狗,散热效率吊打同行,雷达持续开机时间直接拉长,战机能边飞边扫,再也不用担心“烧主板”了。
划重点:雷达探测距离翻倍的核心秘密,就是功率碾压!
好比两个人隔空喊话,你拿个喇叭,我直接搬出广场舞音响,谁的声音传得远还用说?
美国“氮化镓”卡脖子?中国用碳化硅秀出肌肉!
反观美国,F-35的AN/APG-81雷达还在氮化镓(GaN)材料里打转。
不是他们不想升级,而是碳化硅这玩意儿,真不是谁都能玩得转!高纯度碳化硅芯片制造堪称“地狱难度”:晶圆纯度得接近完美,加工工艺堪比在头发丝上刻《兰亭序》。
美国不是没试过,但技术全卡在实验室里,量产?门儿都没有!
更扎心的是,F-35作为“万国牌”战机,一动雷达就得看盟友脸色。
新技术万一翻车,全球用户都能把五角大楼喷成筛子。
反观中国,自主研发无压力,山东大学联手军工企业,直接把碳化硅芯片从2英寸小作坊干到12英寸大厂规模,成本打下来,性能怼上天。
这波啊,叫“走美国的路,让美国无路可走”!
雷达探测半径破千公里,歼20的战略价值直接裂变!“发现即摧毁”在现代空战里就是真理。
你想想,歼20雷达一开机,方圆千里内的敌机、导弹、航母全在掌控,还能实时指挥队友包抄偷袭,这哪是战机?分明是空中移动的“信息堡垒”!
更狠的是,隐身战机搞远程探测,天生自带“猥琐流”Buff:我躲得远远的,你连我在哪儿都摸不着,我还能把战场数据共享给歼16、轰6N,一波饱和打击直接送你上天。
老美吹了半天的“穿透性制空”,在歼20的雷达面前,恐怕得改成“透心凉”了。
至于有人说“五代机雷达开机少,这升级没用”?纯属扯淡!真正的王者,是能悄无声息地掌控全局。
雷达强到让对手不敢开机,这才是最高境界!
从氮化镓到碳化硅,从300公里到1000公里,中国军工用实力证明,“卡脖子”清单就是张“打脸”清单!
老美还在纠结技术风险、制造瓶颈,我们早已闷声发大财,把科幻片里的黑科技照进现实。
未来空战,比的不是谁家飞机多,而是谁的信息网更密、更快、更无解。
歼20的雷达突破,不光是给战机加了“外挂”,更是给中国空军开了“上帝视角”。
这波操作,就问一句:还有谁?
对于此事您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免责声明)本账号发布的图文、视频等内容均基于网络公开信息整理或原创创作,内容观点仅代表创作者个人,不代表任何官方立场。如有侵权,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