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条消息,挺炸裂的。
乌克兰那位新上任的总司令,瑟尔斯基,站出来说,他们在库尔斯克打了个“大捷”。
战报写得有鼻子有眼。
说俄军伤亡七万七千人,还抓了上千个俘虏。
这数字,乍一听,感觉跟看电影似的。让人一下子就想问,真的假的?今天的库尔斯克,又打成了一锅粥?
库尔斯克。
这地名,只要是对历史稍微有点兴趣的人,耳朵里都能听出回响。
那可是1943年,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就在那儿打的。几千辆坦克搅在一起,天上几千架飞机对轰,绞肉机一样。苏联人用惨到不行的代价,硬生生把德国人锐气给磨平了,从那以后,战场的天平就彻底倒过去了。
所以,“库尔斯克”这三个字,对俄罗斯人来说,分量不一样。
它不是个普通地名,算是个精神图腾。
也正因为这样,今天乌克兰把“大捷”安在这个地方,味道就不一样了。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事,更像是一场心理战,专门戳对方最在乎的地方。
乌克兰放出这个消息,时机也挺讲究。
那会儿俄罗斯正猛攻哈尔科夫,乌克兰压力很大。这时候,急需一场“胜利”来冲冲喜,给自己人打打气,也给支持他们的西方国家看看:我们还能打,还能反击。
所以,这场“库尔斯克大捷”的宣传,就像是早就写好的剧本,专门挑这个时间点上演。
战报里最让人觉得离谱的,是说他们击毙了至少四千名朝鲜士兵。
四千人。
这数字太具体了。
但稍微动动脑子,就觉得不对劲。
战场上,一般阵亡一个,至少得有三个人受伤。这是个很粗略但大致通用的比例。如果真死了四千朝鲜人,那受伤的得有一万多。加起来快两万人了。
朝鲜得派多少人过去,才能承受这么大的损失?一个整编的步兵师,也就一万多人。这不等于说,派过去的朝鲜部队,基本上被打光了?
这就有点像凭空冒出来的幽灵部队。
所以,这个说法,很多人听了第一反应就是,谣言。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朝鲜没派那么多人去送命,那他们到底帮俄罗斯干了啥?
这个其实早就有不少消息了。
美国、韩国那边都说过,朝鲜给俄罗斯送了不少“快递”,主要是炮弹。那种152毫米、122毫米口径的大炮仗,成火车皮地运过去,据说有几百万发。
还有火箭弹,甚至一些近程弹道导弹。
这些东西,可比派几千个士兵过去实在多了。毕竟现代战争,很大程度上就是钢铁和火药的对轰。谁的炮弹多,谁的腰杆子就硬一点。
所以,朝鲜的角色,更像是个“军火库”,而不是“兵源地”。
乌克兰这边在开香槟,俄罗斯那边当然不能干看着。
他们直接就怼回去了,说乌克兰纯粹是在自我吹嘘,往自己脸上贴金。
俄罗斯的调查委员会主席巴斯特雷金,更是抛出了一个猛料。
他说,在库尔斯克那边跟俄军打的乌克兰部队,里头有大量的“外国雇佣兵”。
他还指控这些所谓的雇佣兵,在当地烧杀抢掠,干了不少脏活,让很多平民遭了殃。
这一下,就把水搅得更浑了。
“雇佣兵”,这词儿一出来,听着就不是什么好话。大家脑子里想到的,都是一群为了钱什么都干的亡命徒。
但乌克兰那边的情况,又有点不一样。
冲突刚开始,泽连斯基就公开号召,成立了一个叫“乌克兰领土防卫国际军团”的单位。
说白了,就是个官方的外籍部队。
来这儿的外国人,有退伍老兵,也有纯粹的热血青年,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是正式加入乌克兰武装部队的,有编制,受乌军统一指挥。
这和我们理解中那种私人军事公司派出的,游离在军队体系之外的“雇佣兵”,其实是两码事。
当然,战场上,每个人的动机都复杂得很。为了理想还是为了钱,有时候界限也没那么清楚。
可标签一旦贴上,就很难再撕下来。
你看,一场仗打下来,除了枪炮声,还有满天飞的口水和真假难辨的消息。
今天你宣布一个“大捷”,明天我揭你一个“老底”。
双方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争夺话语权,影响人们的看法。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真相与谎言的交锋,本身就是另一场“库尔斯克会战”。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