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曼桢容貌出众,气质温婉,且拥有大学学历,尽管出身不幸,她周围仍不乏追求者。比如皮货店继承人沈世钧,来自乡下的医院院长张豫瑾,擅长投机生利的商人祝鸿才,以及银行总经理杨镇远等人。
撇开祝鸿才不论——毕竟他是她的姐夫,这在伦理上是不可取的——沈世钧、张豫瑾、杨镇远,这三位男士中,顾曼桢最适宜嫁的是谁呢?并非她那深陷爱河的沈世钧,亦非姐姐的前未婚夫张豫瑾,而是那位既有财富又有权势,且丧偶的杨先生。
顾曼桢与沈世钧曾短暂地相恋了大约一两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彼此赌气,未能及时表达分手的意愿,等到再次相见,已是十八年后。那时,她已为人母,他已为人父,那份曾经深厚的感情,终究已经无法挽回。初读张爱玲的《半生缘》,我为这对有情人所遭遇的悲剧感到无比心疼。
年轻时,我总认为沈世钧与顾曼桢是最般配的一对,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积累,我逐渐意识到,沈世钧这样的男子,根本无法给予顾曼桢她所渴望的幸福,同时他也无法承受顾曼桢所继承的原生家庭的沉重负担。
沈世钧的软弱性格,自始至终都预示着他们二人将面临不幸的命运。在热恋的时光里,顾曼桢曾向沈世钧提出一个疑问:“假如叔惠比我先一步向我表白,你还会选择和我在一起吗?”
沈世钧当时所给出的回应是选择放弃,这一细微举动充分暴露了他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对于他倾心的人或事物,他从未有过拼尽全力去守护的念头。如此缺乏责任感的男性,又怎会为了顾曼桢而与家人反目成仇呢?
沈世钧反复向顾曼桢倾诉自己的困苦,并向她保证自己将自力更生,不再依赖家庭。然而,实际上他始终依赖着家庭。每当顾曼桢因兼职而疲惫不堪时,沈世钧却只是抱怨她未能抽出时间陪伴自己。如果他真的决心自食其力,为何不效仿许叔惠,积极寻找工作或兼职机会呢?
顾曼桢初次踏足沈家,拜访其父母,沈世钧便当着双亲之面,坦诚告知顾曼桢与许叔惠的关系,却并未赋予她应有的身份,同时,他一边表达对顾曼桢家庭的同情,一边又对她的姐姐心生嫌弃,尽显其狭隘的品行。
张豫瑾与顾曼璐曾立下婚约,以彼时之情形,张豫瑾出身乡野,实属攀附顾曼璐之高枝。然顾父离世后,顾曼璐在母亲的逼迫下沦为舞女,遂主动与张豫瑾解除了婚约。
即便顾曼璐并未主动提出结束关系,张豫瑾也不可能再同意这门婚事。他给人的印象似乎情深意重,然而实际上,他同样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个体。在过去的十年里,张豫瑾从未探询过顾曼璐提出分手的真正原因,难道他真的对此一无所知吗?
这不过是一种装聋作哑的行为。在小说中,有一处细节描写,顾奶奶回到乡村后,试图促成张豫瑾与顾曼璐的联姻。然而,张豫瑾在见到顾曼璐后,才想起询问他们10年前分手的缘由。这样的草率询问,他竟然也能说得出口。
顾曼璐尚未开口,他紧接着便表示自己心态已变,若顾曼璐因生计所迫而成为仆人或佣人,他心中只会涌起敬意。言下之意,难道过去的他曾经对顾曼璐成为他人家的佣人有所不屑?
顾曼璐那光鲜亮丽、花里胡哨的装扮,若是做佣人,怎会如此迅速地赚取钱财?张豫瑾始终装作愚钝无知,他并未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致使顾曼璐背负了恶人的指责。
张豫瑾最为决绝之处,便是看中了二妹顾曼桢,在顾曼璐的居所,与顾曼桢开始了亲密的行为。他未婚十年,仅凭几眼便对顾曼桢倾心,全然不顾往日恋人顾曼璐的伤心,如此男子,实在不配得到真挚的爱情。
与沈世钧、张豫瑾相较,杨先生的唯一不足在于他已婚,并且膝下还有一双儿女,然而这一点恰恰成为了他最难得的长处。
若顾曼桢当初选择嫁入彼家,便无需担忧生育压力;再者,成熟稳重之男最懂得怜惜女性;再者,杨先生的子女对顾曼桢情有独钟,继母与继子之间亦无矛盾之虞。
杨先生身为银行总经理,日常出行必驾豪车,家中装潢尽显奢华,堪称顾曼桢众多追求者中最为豪放的一位。相较之下,祝鸿才在他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更遑论张豫瑾与沈世钧。
杨先生性格温和,举止得体,对待顾曼桢以及他的家人,始终保持着谦逊有礼的态度。家中的佣人们更是直言不讳,称赞杨先生是一位出色的顾客,一个真正的居家好男人。
至关重要的是,顾曼桢所承受的来自原生家庭的巨大负担,唯有杨先生能够承担得起。当初,沈世钧催促顾曼桢尽快成婚,而顾曼桢却表示愿意再等待一段时间。面对沈世钧的追问,她坦诚地表示,自己无法抛下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
这也预示着,顾曼桢与樊胜美命运相似,始终无法挣脱原生家庭的桎梏。唯一的差异在于,樊胜美是出于无奈,而顾曼桢则是主动选择去承担。顾家那无尽的黑洞,非沈世钧与张豫瑾的财富所能填补,唯有像杨先生这样的富豪,才能满足这些贪婪的吸血鬼。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