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RTRADER外汇发现在全球贸易格局持续演变的大背景下,每一项新达成的贸易协议都牵动着市场神经,引发各界对经济走向的深度探讨。近日,美国政府宣布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这一消息迅速成为全球经济领域的热议焦点。然而,德商银行外汇与大宗商品研究主管 Thu Lan Nguyen 却对该协议持有独特且犀利的见解,为市场提供了不一样的思考维度。
从表面上看,美国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似乎标志着美国政府在贸易谈判桌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按照美国部分贸易政策的逻辑,通过设置关税壁垒抑制进口吸引力,能够保护本土产业、促进就业,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但 Thu Lan Nguyen 对此逻辑深表怀疑,她认为,这一逻辑在美越贸易协议的实际情境中,可能难以自洽。
深入分析美越贸易结构可以发现,越南向美国出口的商品种类丰富,其中不仅包含大量日常消费品,像咖啡等特色农产品也占据重要份额。以纺织品为例,作为越南主要出口品类之一,美国若想在短期内迅速提升自身纺织品产能,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纺织品产业的发展需要完整的产业链支撑,包括原材料供应、加工制造、物流运输等多个环节,美国在经历产业转移后,相关产业配套体系已不完整,重建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咖啡产品的进口替代更是几乎不可能实现,除夏威夷外,美国本土缺乏适宜咖啡种植的气候条件,这一自然限制使得美国无法通过本土生产来满足国内对咖啡的庞大需求。由此可见,即便在协议框架下进口关税有所调整,不再高得令人望而却步,但对于美国而言,进口关税所带来的弊端很可能超过其收益。
此外,Thu Lan Nguyen 还从双方经济实力对比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该协议的局限性。越南经济规模相对有限,国内市场容量和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撑大幅增加美国商品的进口。美国试图通过贸易协议扩大对越南的出口,面临着越南市场需求不足的现实困境。在这种情况下,美越贸易协议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市场的反应也印证了 Thu Lan Nguyen 的部分观点。美元在美越贸易协议消息公布当日并未走强,这一表现看似意外,实则在情理之中。因为市场参与者通过对协议内容和双方经济状况的综合评估,意识到该协议对美国经济的实质性利好有限,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贸易收支和经济格局,自然不会对美元形成强劲的支撑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