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 本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部分细节经过文学加工,人物姓名已做化名处理。
"你这是什么意思?"
小芳的母亲声音尖锐,"我家姑娘哪里配不上你?"
"阿姨,不是这个意思......"
李军放下汤碗,艰难地寻找着合适的措辞。
"那是什么意思?你吃了我家的饭,用了我家的东西,现在就要走人?"
屋子里的空气瞬间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刚从部队退伍的年轻人身上。
李军的手微微颤抖,眼神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震惊。
01
1995年秋天,李军脱下穿了三年的军装,踏上了回乡的绿皮火车。
火车在黄土高原上颠簸前行,窗外是一片片金黄的麦田。
李军看着熟悉的景色,心情复杂。
三年的部队生活让他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了真正的男人,但也让他对即将面临的农村生活感到陌生。
"军子,你可回来了!"母亲王秀英早早就等在村口,看到儿子的身影立刻迎了上来。
李军放下行囊,紧紧抱住母亲。
三年没见,母亲明显苍老了许多,头发也白了不少。
"妈,我回来了。"
"好好好,回来就好。"王秀英擦着眼泪,"你爸在地里忙着呢,今年收成不错。"
李家在村里算是中等人家,有五亩地,父亲李大山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
李军是家里的独子,父母对他寄予厚望。
回到家,父亲李大山已经从地里回来了。
看到儿子,这个不善表达的汉子只是用力拍了拍李军的肩膀。
"长结实了。"李大山满意地点点头。
当晚,一家三口围坐在炕桌旁吃饭。
王秀英做了李军最爱吃的红烧肉和鸡蛋面条。
"军子,你也不小了,该考虑个人问题了。"王秀英一边给儿子夹菜一边说道。
李军知道母亲要说什么,在部队的时候就接到过家里的信,提到要给他介绍对象。
"妈,我才刚回来......"
"正因为刚回来,才要抓紧时间。"
王秀英放下筷子,"村东头的张二叔给你介绍了一个姑娘,人家叫小芳,今年十九岁,长得水灵,性格也好。"
李大山也放下了酒杯:"张二叔是个明白人,他介绍的人错不了。"
李军无奈地点点头。
在农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然是主流。
他在部队见过世面,但也明白在这种环境下,很难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
第二天一早,张二叔就来到李家。
张二叔是村里的老媒人,五十多岁,说话很有分寸。
他仔细打量着李军,满意地点头。
"军子这样子,配小芳正合适。"
张二叔喝了一口茶,"小芳家在隔壁村,父亲叫马大富,开了个小杂货店,家境还不错。"
"那姑娘怎么样?"王秀英急切地问。
"人长得俊,干活麻利,关键是懂事。"
张二叔放下茶杯,"我看不如这样,明天让军子去小芳家看看,顺便帮忙干点活,这样两家人都能了解了解。"
李军心里有些抗拒,但看到父母期待的眼神,还是答应了下来。
当晚,王秀英特意给李军洗了衣服,还找出了他退伍时的那身军装。
"明天穿这个去,显得精神。"
王秀英边熨衣服边说,"记住,到了人家里要勤快点,嘴甜点,别端着架子。"
李军苦笑,"妈,我知道。"
第三天清晨,李军穿着整齐的军装,在张二叔的带领下前往隔壁村。
路上,张二叔详细介绍着小芳家的情况。
"小芳家有三口人,父亲马大富,母亲赵玉花,还有小芳。马大富这人有点小心思,但不坏。
赵玉花性子直,说话有时候冲,但心眼不坏。小芳是他们的宝贝疙瘩,从小被宠着。"
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到了马家。
马家确实比一般农户家条件好一些,院子里整整齐齐,还种着几棵果树。
房子是新盖的砖瓦房,在村里算是不错的了。
张二叔先进门通报,不一会儿,马大富就出来迎接。
马大富四十多岁,中等身材,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看到李军,他的眼睛明显亮了一下。
"这就是军子吧,果然一表人才!"马大富热情地招呼,"快进屋,快进屋。"
进了堂屋,赵玉花已经泡好了茶。
她三十多岁,保养得不错,说话声音很大。
"军子来了,快坐!"赵玉花上下打量着李军,"果然是当过兵的,这气质就是不一样。"
李军礼貌地点头致意,环顾四周。
屋里布置得很整齐,墙上贴着年画,还有一台14寸的彩色电视机,在当时算是奢侈品了。
"小芳呢?"张二叔问道。
"在厨房帮忙做饭呢。"赵玉花朝厨房喊道,"小芳,出来见见客人。"
不一会儿,一个姑娘从厨房走了出来。
小芳确实长得不错,瓜子脸,大眼睛,扎着两个辫子,穿着一件红色的碎花上衣。
她看到李军,脸上泛起红晕,略显羞涩。
"叔叔好,李大哥好。"小芳声音很轻。
李军站起身来,"你好。"
马大富满意地看着两个年轻人,"都是好孩子,都是好孩子。"
坐下聊了一会儿,张二叔提议:"现在正是收麦的时候,不如让军子帮忙干点活,也让两个孩子多接触接触。"
马大富一拍大腿:"好主意!我正愁人手不够呢。军子,你愿意吗?"
李军点点头:"当然愿意。"
赵玉花立刻说道:"那太好了,军子中午就在家里吃饭,我做好吃的。"
02
吃过早饭,马大富带着李军和小芳来到麦田。
金黄的麦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微风吹过,掀起阵阵麦浪。
李军深深吸了一口气,熟悉的泥土香味让他想起了童年。
"军子,你看这麦子长得多好。"马大富得意地说,"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李军仔细看了看,确实是好麦子,颗粒饱满,没有病虫害。
"叔叔会种地。"李军真诚地夸奖道。
马大富听了很高兴,"咱农民就是靠这点手艺吃饭。"
开始割麦,李军挽起袖子,拿起镰刀。
三年的部队生活让他身体素质很好,干起活来毫不含糊。
小芳在一旁捆麦子,偶尔偷偷看李军一眼。
李军割麦的动作很利索,不一会儿就割了一大片。
"李大哥,你割得真快。"小芳忍不住夸奖道。
李军擦擦汗,"在部队训练出来的。"
马大富在一旁看着,心里更加满意。
这个女婿人品好,身体棒,干活麻利,确实是个好选择。
中午休息的时候,小芳给大家送来了凉开水。李军接过水杯,"谢谢。"
小芳脸又红了,"不客气。"
马大富看在眼里,笑在心里。
下午继续干活,李军发现小芳虽然看起来柔弱,但干起活来毫不含糊。
她捆麦子的手法很熟练,显然是从小就帮家里干活。
"小芳很能干。"李军对马大富说道。
"那当然,我家小芳从小就懂事。"马大富骄傲地说,"做饭洗衣样样都会,娶回家绝对不会让你受委屈。"
李军点点头,心里对小芳的印象确实不错。
傍晚收工的时候,一天的麦子基本都割完了。
马大富非常高兴,拍着李军的肩膀说:"军子,多亏了你,要不然我一个人得干好几天。"
回到家里,赵玉花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饭。
"来来来,军子快洗手吃饭。"赵玉花热情地招呼着。
李军洗了手,坐到桌旁。
桌上摆着好几个菜:红烧肉、糖醋鱼、凉拌黄瓜、西红柿鸡蛋,还有一盘饺子。
"阿姨太客气了。"李军有些不好意思。
"应该的应该的,你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
赵玉花给李军盛饭,"多吃点,别客气。"
小芳也在旁边帮忙夹菜,动作很轻很细心。
吃饭的时候,马大富打开了一瓶酒,"军子,陪叔叔喝两杯。"
李军本来不太想喝酒,但盛情难却,只好陪着喝了几杯。
酒过三巡,马大富话也多了起来。
"军子,你在部队干什么兵种?"
"通信兵。"李军回答道。
"好,通信兵有技术。"马大富点点头,"现在退伍了有什么打算?"
李军想了想,"还没想好,可能先帮家里干活,再看看有什么机会。"
"有技术就不愁找不到工作。"
马大富满意地说,"不过话说回来,农村也挺好的,安稳。"
赵玉花接过话茬:"是啊,现在城里竞争激烈,还不如在农村踏实过日子。我们小芳就是这么想的,不愿意往外跑。"
小芳在一旁默默听着,偶尔抬头看看李军。
吃过饭,小芳开始收拾碗筷。李军主动帮忙,"我来洗碗吧。"
"不用不用,这是女孩子干的活。"赵玉花连忙阻止。
小芳也说:"李大哥,你歇着就行。"
但李军还是坚持帮忙,和小芳一起收拾桌子。
洗碗的时候,两个人在厨房里,气氛有些微妙。
"李大哥,你在部队习惯吗?"小芳轻声问道。
"刚开始不习惯,后来就好了。"李军边洗碗边回答,"部队生活很锻炼人。"
"那你想家吗?"
"想。"李军停下手中的动作,"特别是过年的时候。"
小芳点点头,"我从来没出过远门,不知道离家的感觉。"
"以后有机会可以出去看看。"李军说道。
小芳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擦着碗。
晚上,马大富坚持要留李军住下,"这么晚了,回去路上不安全。"
李军推辞了几次,最终还是留了下来。
马家给他收拾了一间客房,虽然简单但很干净。
躺在床上,李军回想着一天的经历。
小芳确实是个好姑娘,温柔体贴,勤劳能干。
马大富和赵玉花对他也很好,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家庭温暖。
也许,这就是自己要的生活。
03
第二天一早,李军就被鸡鸣声唤醒了。
他习惯性地看了看表,五点半。
在部队养成的作息习惯让他无法再睡下去。
轻手轻脚地起床洗漱,李军走到院子里。
清晨的空气很清新,远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
"军子起这么早?"赵玉花从厨房走出来,手里拿着菜篮子。
"习惯了。"李军说道,"阿姨这是要去菜园?"
"嗯,摘点菜做早饭。"赵玉花说着,"你先坐会儿,一会儿就好。"
"我跟您一起去吧。"李军主动提出。
两人来到菜园子,赵玉花指着各种蔬菜向李军介绍。
"这是我种的茄子,这是豆角,那边是萝卜。"赵玉花很自豪,"我们家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
李军点点头,"阿姨手艺真好。"
正说着,小芳也来了。
她穿着一件浅蓝色的褂子,看起来清清爽爽的。
"妈,我来帮您。"小芳说着就开始摘菜。
三个人在菜园里忙活着,李军觉得这种生活很有意思。
比起部队的紧张节奏,这里的生活显得平静而温馨。
回到家里,马大富也起床了。洗漱完毕后,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吃早饭。
早饭很简单,小米粥、咸菜、馒头,还有赵玉花亲手做的鸡蛋饼。
"军子,今天还有一块地没收完,你要是不急着回去,再帮忙一天?"马大富试探性地问道。
李军想了想,"行,反正家里也没什么急事。"
马大富很高兴,"那太好了。"
吃过早饭,大家又去了麦田。
今天要收的这块地比较远,在村子的另一头。
路上,小芳主动和李军聊天。
"李大哥,你在部队最难忘的是什么?"
李军想了想,"可能是第一次站岗吧。那是个冬天的夜里,特别冷,但是心里很自豪。"
"为什么?"
"觉得自己在保卫国家,很有意义。"李军认真地说道。
小芳听得很认真,"我觉得当兵的人都很了不起。"
马大富在前面走着,听到女儿的话很满意。
到了地里,开始干活。李军发现这块地的麦子比昨天那块更好,颗粒更饱满。
"这块地是我的实验田。"马大富解释道,"用了新的种子和化肥,效果很好。"
李军仔细观察着麦穗,"叔叔很会研究。"
"种地也要与时俱进。"马大富得意地说,"不能总是老一套。"
干活的时候,李军注意到小芳很细心,每捆麦子都扎得很紧很整齐。
而且她动作很快,丝毫不比男人慢。
"小芳,你累不累?"李军关心地问道。
"不累。"小芳摇摇头,"我从小就帮家里干活,习惯了。"
李军心里暗暗赞叹,这确实是个好姑娘。
中午休息的时候,小芳又给大家送来了水和点心。
"李大哥,这是我昨晚做的绿豆糕,你尝尝。"小芳羞涩地说道。
李军尝了一口,味道很好,"很香甜,手艺真好。"
小芳听了很高兴,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
下午继续干活,李军越来越觉得小芳是个不错的选择。
她不仅长得好看,而且勤劳善良,很有教养。
傍晚收工的时候,这块地也收完了。
马大富看着堆得像小山一样的麦子,心里非常高兴。
"军子,多亏了你,要不然我得请好几个人。"马大富感激地说道。
"叔叔客气了,我也学到了很多。"李军谦虚地说道。
回到家里,赵玉花又准备了丰盛的晚饭。这次除了昨天的菜,还多了一道炖鸡。
"这是我们家养的土鸡,专门给军子补补身子。"赵玉花热情地说道。
李军有些不好意思,"阿姨太破费了。"
"应该的应该的。"赵玉花给李军盛了一大碗鸡汤,"多喝点,这汤最有营养了。"
晚饭的气氛很融洽,马大富又开了酒,和李军边喝边聊。
"军子,你觉得我们小芳怎么样?"马大富终于问出了心里话。
李军看了看小芳,她正低着头吃饭,脸又红了。
"小芳很好。"李军真诚地说道。
马大富和赵玉花对视一眼,都很满意。
"那你的意思是......"赵玉花试探性地问道。
李军想了想,"我觉得可以继续交往看看。"
小芳听了,脸更红了,但眼中闪过一丝喜悦。
马大富高兴得拍桌子,"好好好,那这事就这么定了!"
饭后,小芳又开始收拾碗筷。
李军再次主动帮忙,这次没有人阻止。
在厨房里,两个人配合得很默契。
小芳洗碗,李军擦桌子。
"李大哥,谢谢你这两天帮我们家。"小芳轻声说道。
"应该的,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李军温和地说道。
小芳听了,心里甜甜的。
晚上,李军又住在了马家。
躺在床上,他觉得一切都很美好。
小芳是个好姑娘,马家人也很不错,自己似乎可以在这里找到想要的生活。
第三天早上,李军准备回家了。
马大富和赵玉花都舍不得,一再挽留。
"军子,过两天再来啊。"赵玉花说道。
"一定一定。"李军点头答应。
小芳送李军到村口,两个人走得很慢。
"李大哥,你...你真的愿意和我交往吗?"小芳终于鼓起勇气问道。
李军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愿意。"
小芳笑了,笑得很甜。
"那我等你。"她轻声说道。
李军点点头,"我会经常来看你的。"
告别了小芳,李军踏上了回家的路。
一路上,他心情很好,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方向。
04
回到家里,父母急切地询问情况。
"怎么样?那姑娘好不好?"王秀英迫不及待地问道。
李军点点头,"挺好的。"
"那马家人呢?"李大山也关心地问道。
"人都很不错,对我也很好。"李军如实回答。
王秀英和李大山对视一眼,都很高兴。
"那这事......"王秀英试探性地问道。
"我们打算先交往看看。"李军说道。
"好好好,这样最好。"王秀英高兴得合不拢嘴。
接下来的几天,李军经常往马家跑。
有时候帮忙干活,有时候就是单纯地去看小芳。
两个年轻人的感情发展得很快。
小芳温柔体贴,李军稳重可靠,两人很快就确立了关系。
马大富和赵玉花对这个女婿非常满意,经常在村里夸奖李军。
李家父母也对这个儿媳妇很满意,开始筹划着婚事。
一个月后,两家人正式见面商量婚事。
那天,李家父母带着礼品来到马家。
马大富和赵玉花热情接待,双方谈得很投机。
"咱们都是明白人,就不绕弯子了。"
马大富开门见山,"两个孩子都满意,我们做父母的也没意见。"
李大山点点头,"是这个理。"
"那彩礼的事......"赵玉花提了出来。
李大山早有准备,"按照当地的习俗来。"
双方商量了一番,最终确定了彩礼数额和婚期。婚事定在明年春天,现在开始准备。
李军和小芳都很高兴,觉得一切都很顺利。
但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门亲事板上钉钉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那是十月底的一天,正好是星期天。
李军像往常一样来到马家,准备和小芳一起去镇上买些结婚用品。
刚到马家,就看到院子里很热闹。
原来是小芳的表姐结婚,从城里回来省亲。
"军子来了!"马大富热情地招呼,"快来,给你介绍个人。"
李军走进屋里,看到一个打扮时髦的女人正在和赵玉花说话。
"这是小芳的表姐丽华,在城里当老师。"马大富介绍道,"丽华,这就是我们的女婿军子。"
丽华上下打量着李军,点点头,"果然是个好小伙子。"
大家坐下聊天,丽华讲着城里的见闻。
她说话很有见识,让人觉得很有学问。
"现在城里发展得很快,机会很多。"丽华说道,"像军子这样有文化的年轻人,在城里肯定有前途。"
李军谦虚地说:"我还是更适合农村生活。"
"话不能这么说。"丽华认真地说道,"人要有进取心,不能满足现状。"
小芳在一旁默默听着,不时看看李军。
中午吃饭的时候,丽华又提起城里的事情。
"小芳,你也应该出去见见世面。"丽华对表妹说道,"总在农村待着,眼界会变窄的。"
小芳有些动心,"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丽华打断她,"现在机会这么好,为什么不出去闯闯?"
马大富不太高兴,"丽华,小芳马上就要结婚了,还出去干什么?"
"结婚不耽误工作啊。"
丽华说道,"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女人也要有自己的事业。"
赵玉花也不满意,"小芳在家里好好的,为什么要往外跑?"
气氛有些紧张,李军看在眼里,心里有些不舒服。
下午,丽华要回城里,临走前专门找小芳谈话。
"小芳,你真的甘心就这样过一辈子吗?"
丽华严肃地说道,"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你不想去看看?"
小芳犹豫了,"可是我和军子哥......"
"感情的事情以后再说。"丽华说道,"人生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没有机会了。"
李军在院子里听到了这段对话,心里很不是滋味。
丽华走后,小芳明显心事重重。
晚上,李军和她散步的时候,小芳终于说出了心里话。
"军子哥,我表姐说得对吗?"小芳犹豫地问道。
李军心里一沉,"你是怎么想的?"
"我...我也不知道。"
小芳迷茫地说道,"我从来没想过出去的事情,但是听表姐一说,心里有些动摇。"
李军沉默了。
他知道,如果小芳真的想出去,自己不应该阻拦。
但是心里确实很不舍。
"你想去的话,我支持你。"李军最终说道。
小芳看着他,眼中有感激也有不舍。
从那以后,小芳经常心事重重。
她开始关注外面的信息,对城里的生活产生了向往。
李军看在眼里,心里越来越不安。
他觉得自己和小芳之间出现了裂痕,而这条裂痕正在慢慢扩大。
十一月初的一个下午,李军再次来到马家。
这次是帮忙收拾秋收后的田地,为明年的播种做准备。
干了一下午的活,大家都累了。
回到家里,赵玉花已经做好了晚饭。
"军子,累坏了吧,快洗手吃饭。"赵玉花热情地招呼着。
李军洗了手,坐到桌旁。今天的菜很丰盛,有红烧肉、糖醋鱼,还有一盘新做的饺子。
"今天辛苦大家了,我做了大家爱吃的。"赵玉花一边摆碗筷一边说道。
吃过饭,赵玉花端上了一大碗汤。
"这是我特意给军子煮的汤,补补身子。"赵玉花笑眯眯地说道。
李军接过汤碗,正要喝,突然发现汤里有什么东西在漂浮。
他仔细一看,整个人愣住了。
汤碗从他手中滑落,啪的一声摔在地上,汤汁四溅。
05
汤碗摔碎在地上,汤汁溅了一地。
所有人都愣住了,赵玉花第一个反应过来。
"怎么了?怎么了?"赵玉花急忙蹲下收拾碎片,"是不是汤太烫了?"
李军呆呆地看着地上的汤汁,那些漂浮物清晰可见——几根黑色的毛发,还有一些不明的杂质。
更让他震惊的是,他清楚地看到汤里有小虫子,显然是没有清洗干净的菜叶上带来的。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刚才端起汤碗的时候,分明看到汤的表面浮着一层油腻的泡沫,散发着一股奇怪的味道。
这绝不是正常的鸡汤该有的样子。
更让李军心寒的是,就在他发现这些问题的瞬间,他听到了马大富和赵玉花的窃窃私语。
"没事吧?汤还能喝吗?"马大富小声问道。
"应该没问题,我都煮开了。"赵玉花压低声音回答,"那锅都用了这么多年了,从来没出过事。"
"那就好,省得浪费。"马大富松了口气。
李军震惊地抬起头,看向这一家人。
小芳正在帮母亲收拾地上的碎片,马大富坐在一旁抽烟,赵玉花忙着拿拖把。
没有人在意汤的质量问题,甚至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
在部队三年,李军见过各种艰苦的环境,吃过各种简单的食物,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不讲卫生的情况。
部队里对食品安全要求极严,哪怕是最简单的伙食,也必须保证卫生和质量。
"军子,你没事吧?"小芳关心地问道,"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李军看着小芳,这个他曾经以为会成为自己妻子的姑娘,此刻在他眼中却变得陌生起来。
"我...我没事。"李军勉强挤出一个笑容。
"那就好。"赵玉花收拾完地面,"我再给你盛一碗。"
"不用了,阿姨。"李军连忙阻止,"我不饿。"
"怎么能不饿呢?干了一天活。"赵玉花坚持要去厨房,"我再热一下。"
"真的不用了。"李军声音有些急促,"我真的不饿。"
马大富觉得有些奇怪,"军子,你今天怎么了?平时不是很爱喝汤吗?"
李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他不能直接说出汤的问题,那样会伤害到这一家人。
但是他也无法违背自己的内心,喝下那样的汤。
"可能是累了吧。"李军找了个借口。
"那你早点休息。"小芳体贴地说道。
但是李军已经无法在这里待下去了。
那碗汤让他看清了一些之前忽略的问题。
这几天相处下来,他逐渐发现马家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条件不错,但在一些细节上却很随意。
比如厨房的卫生,比如碗筷的清洗,比如食物的存放。
起初他以为这只是农村的普遍情况,没有太在意。
但是今天这碗汤让他意识到,这不是环境问题,而是习惯问题。
在部队的时候,李军接触过不同地区的战友,包括很多农村出身的。
但是即使是最贫困地区来的战友,在个人卫生和食品安全方面也都很注意。
这不是贫富问题,而是观念问题。
"军子,你脸色不太好,要不要看看医生?"赵玉花关心地问道。
"不用,我可能是有点累了。"李军勉强笑了笑,"我想早点回家休息。"
"这么晚了,路上不安全。"马大富挽留道,"还是在家里住一晚吧。"
"不了,家里还有事。"李军坚持要走。
小芳有些失望,"那我送你到村口吧。"
两个人走在夜路上,小芳感觉到李军有些心不在焉。
"军子哥,你今天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小芳关心地问道。
李军看着这个善良的姑娘,心里五味杂陈。
他知道小芳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她温柔善良,勤劳能干。
但是生活习惯这种东西,是从小养成的,很难改变。
"没什么,就是有点累。"李军说道。
"那你回去好好休息。"小芳说道,"明天我去看你。"
"明天不用了。"李军说道,"我可能要出趟远门。"
小芳愣了一下,"出远门?去哪里?"
"去省城办点事。"李军随口说道。
其实他哪有什么事要办,只是想暂时离开这里,静静地想一想。
告别了小芳,李军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
夜风很凉,吹在脸上让他头脑清醒了不少。
回到家里,父母已经睡了。
李军一个人坐在院子里,仰望着满天的星星。
他想起了在部队的日子,想起了那些并肩作战的战友,想起了那些严格而有序的生活。
那里的一切都是规范的,干净的,有原则的。
而现在,他却要为了一碗汤而重新考虑自己的人生选择。
这听起来似乎很荒谬,但是对李军来说,这却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如果连最基本的饮食卫生都无法保证,那么将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他想象着结婚后的日子:每天回家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饭菜?
孩子长大后会养成什么样的生活习惯?
自己能够接受这样的生活吗?
这些问题让他彻夜未眠。
06
第二天一早,李军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要去找张二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张二叔正在自家院子里喂鸡,看到李军来了很高兴。
"军子,这么早就来了?"张二叔笑着说道,"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
李军苦笑着摇摇头,"张叔,我想和您商量个事。"
张二叔看出了李军的表情不对,放下手中的鸡食。
"什么事?你说。"
李军深吸一口气,"我想退掉这门亲事。"
张二叔愣住了,"什么?为什么?"
李军把昨晚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包括自己的想法和顾虑。
张二叔听完,沉默了很久。
"军子,你确定要这样做吗?"张二叔认真地问道,"小芳是个好姑娘,这样的机会不多。"
"我知道小芳很好。"李军说道,"但是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
"生活习惯是可以慢慢改变的。"张二叔劝道,"结婚后你可以慢慢影响她。"
李军摇摇头,"张叔,您不明白。这不是简单的习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而且,我也觉得我们之间确实不太合适。"
张二叔看出李军态度坚决,知道再劝也没用。
"那你打算怎么办?"张二叔问道。
"我想请您帮忙,和马家说明情况。"李军说道,"我自己不太好开口。"
张二叔点点头,"这确实应该有个中间人。不过,这样做会不会伤害小芳?"
李军心里也很痛苦,"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勉强在一起对谁都不好。"
当天下午,张二叔来到马家。
马大富和赵玉花正在商量婚礼的细节,看到张二叔来了很高兴。
"张二叔,来得正好。"马大富热情地招呼,"我们正商量婚礼的事呢。"
张二叔脸色有些沉重,"大富,我有事要和你们说。"
赵玉花觉得不对劲,"什么事?"
张二叔深吸一口气,"军子来找我了,他说想退掉这门亲事。"
马大富和赵玉花同时愣住了。
"什么?为什么?"赵玉花声音尖锐起来。
张二叔把李军的话转达了一遍,当然省略了关于汤的具体细节,只是说两个人性格不合适。
马大富脸色阴沉下来,"这是什么意思?说退就退?"
"军子也很为难。"张二叔试图缓和气氛,"他说这样对小芳也不公平。"
"不公平?"
赵玉花情绪激动,"什么叫不公平?他在我们家吃了住了,现在说不合适就不合适了?"
正在这时,小芳从屋里走出来。她显然听到了刚才的对话,脸色苍白。
"李军哥真的这样说吗?"小芳声音颤抖着问道。
张二叔不忍心看小芳这样,但还是点了点头。
小芳眼中涌出泪水,但她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我想听他亲口说。"小芳坚定地说道。
马大富拍桌子站起来,"什么亲口说!他算什么东西,敢这样对待我女儿!"
"爸,别这样。"小芳劝阻道,"可能真的是我们不合适。"
"什么不合适?"赵玉花愤怒地说道,"我看他就是嫌弃我们家穷!"
张二叔连忙解释,"不是这个原因,真的不是。"
但是马大富和赵玉花已经听不进去了。
他们觉得自己的女儿受了委屈,李军的行为是对他们全家的侮辱。
"张二叔,你告诉那个李军。"马大富愤怒地说道,"这门亲事他说退就能退吗?我们家也是有脸面的人!"
"是啊,村里人会怎么看我们?"赵玉花也很激动,"我们小芳的名声怎么办?"
小芳默默地听着父母的话,心里五味杂陈。
她既难过李军的决定,又理解他的想法。
其实这段时间相处下来,她也感觉到了两个人之间的差异。
李军见过世面,有自己的想法和原则。
而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确实在很多方面都跟不上他的节奏。
"爸,妈,算了吧。"小芳轻声说道,"强扭的瓜不甜。"
"什么算了?"赵玉花更加激动,"难道就这样让人家欺负?"
张二叔看到这种情况,知道今天说不清楚了。
"大富,赵姐,你们先冷静一下。"张二叔说道,"这事咱们慢慢商量。"
"有什么好商量的?"马大富愤怒地说道,"他李军想退就退,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张二叔无奈地摇摇头,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用。
当晚,马大富和赵玉花商量了一夜,决定第二天去李家讨个说法。
07
第二天一早,马大富和赵玉花就来到了李家。
李大山和王秀英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看到马家夫妇脸色不好,有些紧张。
"亲家,这么早来有什么事吗?"王秀英客气地问道。
"问问你们家军子!"马大富开门见山,"这门亲事说退就退,是什么意思?"
李大山和王秀英愣住了,他们还不知道李军的决定。
"这...这是怎么回事?"王秀英结结巴巴地问道。
这时候李军从屋里走出来,看到马家夫妇在场,知道避免不了一场对话。
"叔叔,阿姨,对不起。"李军主动开口,"这事是我考虑不周。"
"考虑不周?"赵玉花情绪激动,"你知道这样做会害了我们小芳吗?"
李军心里很愧疚,但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
"我知道这样对小芳不公平,但是勉强在一起对谁都不好。"
"什么勉强?"马大富愤怒地说道,"你在我们家这么长时间,我们哪里对不起你了?"
李军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他总不能说是因为一碗汤的问题,那样太伤人了。
"不是这个意思,叔叔。"李军说道,"我觉得我们在生活观念上有些差异。"
"生活观念?"赵玉花冷笑,"说白了就是嫌弃我们家,是不是?"
"真的不是。"李军急忙解释,"小芳很好,你们对我也很好,只是..."
"只是什么?"马大富追问道。
李军沉默了。他不知道该怎么说出那些让他介意的细节。
看到李军不说话,马大富更加愤怒。
"我看你就是玩弄我女儿的感情!"马大富指着李军说道,"当兵的就了不起吗?就可以随便欺负人吗?"
李大山看到这种情况,连忙出来打圆场。
"亲家,有话好好说,别动气。"
"好好说?"
赵玉花情绪失控,"他们家儿子玩弄我女儿的感情,还要我们好好说?"
王秀英也急了,"什么玩弄感情?我们军子不是那样的人!"
"不是那样的人会这样做吗?"
马大富反驳道,"在我们家吃了住了,现在说不要就不要了?"
争吵越来越激烈,李军看不下去了。
"叔叔,阿姨,这事确实是我不对。"李军诚恳地说道,"我愿意承担责任。"
"承担什么责任?"赵玉花问道,"你能把我女儿的青春还回来吗?"
李军心里更加愧疚。
他知道在农村,女孩子如果相亲不成,确实会受到一些议论。
"我可以在经济上补偿一些。"李军说道。
"你当我们是要钱的吗?"马大富更加愤怒,"我们要的是一个说法!"
这时候,小芳突然出现在门口。她显然是偷偷跟来的。
"爸,妈,别说了。"小芳红着眼睛说道,"是我配不上李军哥。"
看到小芳,李军心里更加难受。
"小芳,不是这样的。"李军说道,"是我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
"那你为什么要退婚?"小芳直接问道,"给我一个真正的理由。"
李军看着小芳,这个善良的姑娘值得一个诚实的回答。
"小芳,我们确实不太合适。"李军认真地说道,"这不是谁的错,只是我们对生活的理解不一样。"
"什么不一样?"小芳追问道。
李军沉默了很久,最终还是说了出来。
"我在部队习惯了规范的生活,对一些细节比较在意。我觉得我们在生活习惯上有差异,将来可能会有矛盾。"
虽然说得很委婉,但小芳听明白了。
她想起了那天晚上李军突然摔碎汤碗的情景,想起了他脸上的表情。
原来,他是嫌弃了。
小芳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
"我明白了。"小芳哽咽着说道,"是我们家不够好,配不上你。"
"小芳,真的不是这个意思。"
李军急忙解释,"你是个很好的姑娘,只是我们不合适。"
但是小芳已经听不进去了。
她转身跑了出去,马大富和赵玉花连忙追了出去。
院子里只剩下两家的男人。
李大山看着儿子,"军子,你真的想好了?"
李军点点头,"爸,我想好了。"
"那这事就这样了。"李大山说道,"但是我们要给人家一个合理的补偿。"
李军同意了父亲的提议。
虽然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表明了他们的诚意。
后来,通过张二叔的调解,两家达成了协议。
李家给马家一笔补偿金,这门亲事正式告吹。
小芳哭了好几天,但最终还是接受了现实。
她知道强求来的感情不会幸福,李军的选择或许是对的。
几个月后,小芳真的按照表姐的建议去了城里。
她在一家工厂找到了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
李军后来也去了省城,凭借在部队学到的技术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几年后,他娶了一个城里的姑娘,生活得很幸福。
多年以后,李军偶尔会想起小芳,想起那个夏天,想起那碗改变了他人生轨迹的汤。
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但也为当年的年轻气盛而感到抱歉。
有些选择看似残酷,但却是必要的。
那碗汤不仅仅是一个卫生问题,更是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碰撞。
李军选择了自己认为正确的路,虽然过程痛苦,但结果证明是明智的。
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一个细节就能决定人生的方向。
对于李军来说,那碗汤就是这样的转折点。
它让他看清了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也让他明白了什么叫做人生的原则和底线。
这个故事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不同的选择和不同的人生。
李军选择了原则,小芳选择了成长,两个人都在各自的道路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而那碗汤,则成为了他们青春记忆中永远无法忘记的一个符号,提醒着他们曾经的相遇和分别,曾经的青涩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