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荒诞现实:新站成“废墟”,老站变“难民营”
站在绥化东城客运站前,眼前的场景让人心寒:3600万建成的“惠民工程”大门紧锁,玻璃碎裂、墙面剥落,停车场杂草丛生。而市民们却挤在火车站对面一个不足100平米的破旧门面房里候车,没有安检、没有厕所,连座椅都堆满货箱!十年了,导航把乘客引到新站又折返,耽误行程的愤怒、老站拥挤的憋屈,成了绥化人日常的“出行之痛”。
2. 谁在踢皮球?官方与企业的“甩锅大战”
“滞迁户背锅”:交通局称正门有钉子户影响验收,施工单位却晒出照片打脸:“滞迁户在西侧,根本不影响开门!”
“材料拖延8年”:交通局指责施工方鑫威公司迟迟不交验收资料,公司老板金复杰怒吼:“我跑交通局一百多趟!是他们新官不理旧账!”
1800万工程款烂账:十年结算不了,第三方评估拖到2023年。老百姓想问:这钱是算不清,还是有人不敢算?
3. 血淋淋的教训:规划拍脑袋,百姓买单
更讽刺的是,绥化同期建的六合客运站(投资5156万)也沦为“闲置标本”,被改成“创新中心”后依旧空荡。当年号称“满足新区发展”,结果新区未批,两座车站耗资近亿却成了“面子工程”的活教材。市民怒问:“坐长途车的人越来越少,这些决策者到底调研过吗?”
4. 情绪共鸣:老百姓的苦,谁来心疼?
70万打水漂的超市老板:2017年听信“车站即将启用”盘下店面,如今血本无归,“我天天盼开门,盼到心凉”。
“破旧老站里的安全感”:一位母亲哽咽:“孩子冬天候车冻得发抖,新站的暖气却十年没开过!”
结尾怒吼:
十年等待,3600万换不来一扇打开的门!当“惠民工程”变成“民怨工程”,绥化该给百姓一个交代:是懒政、贪腐,还是无能?2025年末“预计启用”的承诺,别再是下一个十年谎言的开始!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