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单集体“滑铁卢”,咱们到底咋了?
这次瑞典大满贯赛,男单国乒的表现真不是一般地让人心里发堵。六个人出征,结果就林诗栋一个晋级16强,剩下全军覆没。说一千道一万,这不只是输球的问题,是真的到了得好好唠唠的时候了。以前咱们国乒男单那是啥地位?出去一趟,不说能全员杀进八强,至少三四个绝对稳进。而这次,大部分对手也不是什么顶尖世界第一,打得稀里哗啦,让球迷特别有点没想到。
其实从温瑞博跟雨果这场球就能看出点门道。首局打得真不错,斗志、技术都有,甚至还能追到反超。可后面,雨果一提升专注度,咱们小将立马掉链子。尤其那种一波6比0得分潮,球迷都看得出,温瑞博还是嫩了点,出了状况心态容易崩。而最关键的第四局,本来已经进了赛点,最后却被连追,逆转淘汰,就这心态和经验,确实跟世界主流强队还有距离。
回头看压力也不是一天来的
聊起国乒男单,说近点,从东京奥运那以后,好多人其实就开始担心了。过去咱们有马龙、许昕、樊振东三大主力镇场,现在马龙年纪上来了、许昕基本淡出了,樊振东一个人扛,又开始和年轻人磨合。其实球迷都知道,靠一两个巨星不可能一直打天下,得有厚度、有梯队、有“新人能扛事”才稳。
这次看下来,林高远、梁靖崑这些“老中生代”也全栽了,输的也不是那种“打不过”,而是心态、节奏全乱了。想当年他们刚冒头时候,比现在的温瑞博还被球迷当成希望呢,结果几年下来始终没彻底起来。再说陈垣宇,最近一年被喊成小天才,这回也是没扛住,被韩国新星吴晙诚压着打,感觉咱们现在的梯队断层,是真的让人操心。
说到梯队断层,球迷圈早就议论过。不只是这次,去年世乒赛、横滨公开赛,男单似乎越来越“没有底”。德日韩的年轻人,一个拼劲比一个足,德国直接四人杀进16强,日本张本智和那几个小子,横扫台北韩国的主力,看着是真让人服气。咱们再回头看中国队,每次遇到劲敌还总得靠樊振东和老将救场,这路子不是长久之计。
别光吐槽,细看咱们也有亮点
当然了,球迷发牢骚归发牢骚,其实还得讲话理,就像这次林诗栋能突围,也不是空穴来风。林诗栋其实从去年到现在,成长非常快,打法特别有自己的特点,中台反手拉球、发球抢攻现在基本成了他的招牌。这次遇上德国黑马沃尔瑟,说实话难度真的不小,林诗栋今年横滨冠军赛就是输给德国选手邱党,这回又碰德国人,算是压力和机遇同时来的那种。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就是现在中国男单越来越多小将获得大赛机会。温瑞博、陈垣宇、向鹏,这些名字以前球迷可能就当个板凳新秀现在全被推上台子实际见真章了。啥时候这些小伙子敢于“拼疯了”,像张本智和那样有点狠劲儿、关键分敢抢,那中国男单就又能回来。技术可以练,心劲儿可得熬,让他们多打、多输几场,迟早能出“狠角色”。
这次的女队就稳得多。虽然男队被吐槽,女队其实一直压着打,今年WTT各种比赛里莎、王艺迪、陈梦都很稳。是不是说明现在国乒女队整体氛围、竞争机制更完善?也值得男队借鉴。
欧洲、日韩的崛起,咱们不能躺赢了
还真得聊聊,这次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德国和日本的整体阵容。德国四人杀进16强,而且沃尔瑟还爆冷干掉了瑞典主力卡尔伯格,奥恰洛夫、邱党经验丰富、杜达稳健,这阵容厚度真不是摆着玩的。日本这边,张本智和、户上隼辅、宇田幸矢就像打了鸡血,每场都把对手压着打,户上还直接零封林昀儒,宇田干掉张禹珍。这些人从打法再到心理素质,其实和国乒新人的状态已经越来越接近了。
很多球迷都说,这跟欧洲开始重视青训、联赛质量变高有关系。你看看德国公开赛,青训从小到大培养,国内联赛环境好,球员敢于外战,不怕被骂。而日本呢,早几年请中国教练,疯狂鼓励拼命进攻,现在新人反而都打得比老手还凶。反观中国队,外战机会没那么多,新人上来一遇到点困难,马上心态波动,关键分拉胯。不是咱们技术不行,而是环境劲头拼法这些方面都要跟国际接轨。
咱球迷心里有根秤,最怕只会找借口
聊到其实最怕的不是输球,而是心态上的自我安慰。每次媒体都说“年轻队员还需要历练”“经验不足很正常”,可你看看雨果、邱党、张本这些人,谁不是19、20岁开始干大场面?既然大家都能扛,咱们年轻人也不能总拿年纪说事儿。球迷们嘴上再毒,心里其实最希望看到你拼得干脆输得明白。
说一千道一万,这次男单折戟,肯定让教练组、队员自己,都有压力,也会有些反思。球迷希望的是,以后别再说什么“过程比结果重要”,而是该练练、该拼就拼,该改变体制就改革,别让这些新星一直只是“希望之星”,也让老队员们别老拿“信心缺失”当挡箭牌。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咱们中国乒乓想要继续“天下无敌”,不能光靠老一辈底子,得让整支男队无论谁上来都是能顶事儿的狠角色。希望下一场林诗栋能顶住,也希望温瑞博、陈垣宇这批小将,敢拼敢抢,下次别再让咱们球迷一夜心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