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热线电话:
爱电竞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 爱电竞 > 产品展示 >

社保和公积金基数必须一致吗?看看官方是怎么说的

产品展示 点击次数:138 发布日期:2025-08-22 00:05

同事小张最近拿着工资条犯愁:“社保基数按8000元交,公积金却按5000元算,HR说‘这俩基数可以不一样’,真的合法吗?”职场中很多人都发现过社保和公积金基数“两张皮”的情况,有人觉得只要公司交了就行,却不知道这种操作可能藏着风险。今天才朔HR结合《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和真实仲裁案例,说清两者基数的关系、企业常见的坑以及员工该如何自查。

先看规定:社保和公积金的基数“源头”相同,但下限不同

很多人以为社保和公积金是两套完全独立的体系,其实两者的缴费基数计算标准在政策上是一致的,但实操中却常被企业“做手脚”。

政策里的“相同点”:都以工资为基准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和社保相关规定都明确:缴费基数应以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准。简单说,如果你去年平均月薪8000元,社保和公积金基数理论上都该按8000元算。北京某科技公司就因社保按8000元交、公积金却按6000元缴,被员工投诉后补了差额,还罚了款。

实操中的“不同点”:下限标准差很多

最大的区别在基数下限:

社保基数下限:一般是当地上年度社平工资的60%,比如2025年上海社平工资约12000元,社保下限就是7200元;

公积金基数下限:大多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算,上海2025年最低工资2800元,公积金下限就按2800元。

这就导致:工资低于社平60%的员工,社保按7200元交,公积金却可能按2800元交,基数自然不一样。

企业常见的“省钱套路”:故意搞成不同基数,风险很大

不少企业为了降成本,故意让社保和公积金基数“分家”,但这些做法其实踩了红线:

套路1:社保按实际工资交,公积金按最低工资交

最常见的操作!比如员工月薪1万,社保按1万交(合规),但公积金偷偷按最低工资2800元交。上海某服装厂就这么干,被员工仲裁后,不仅补了每人每月近千元的公积金差额,还被罚款5万元。

套路2:用“困难企业”当借口,没审批就降基数

有些公司说“效益不好,公积金按50%工资交”,但没走职工代表大会投票、没经公积金中心批准。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就算真困难,也得走完“民主程序→中心审核→管委会批准”三步,否则就是违法。之前北京某公司没审批就降基数,被责令补缴还加罚了3万。

套路3:新员工首月工资“双标”

社保按首月工资8000元交,公积金却按“试用期工资5000元”算。但政策明确,新员工公积金基数应以首月工资为准,试用期工资不能当借口,深圳某公司就因这事儿败诉,补了20名员工的公积金差额。

哪些情况基数可以不一样?合规操作只有这1种

不是所有“基数不同”都违法,这两种情况是合规的:

1.工资低于社保下限,按政策下限执行

如果员工月薪5000元,低于当地社保下限7200元,社保得按7200元交,但公积金可以按实际工资5000元交(只要不低于最低工资),这种情况基数自然不同,完全合法。

2.获批的困难企业,按规定降低比例

真有困难的企业,走完正规流程后可以降基数。比如2023年北京某公司经职工大会同意、公积金中心批准后,将基数从8000元降到5000元,执行期1年,这种操作受法律保护。但要注意:批复只对未来生效,之前少缴的还得补上(参考案号(2023)京02行终1404号判决)。

员工自查3步走:发现基数不一,这样维权

查工资条:对比“社保缴费基数”和“公积金缴存基数”,看是否都等于自己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新员工看首月工资);

问HR要依据:如果基数不同,让公司出示“公积金中心的困难企业批复”,没有就是违法;

投诉渠道:打12329公积金热线或12333社保热线投诉,也可直接向公积金管理中心提交书面维权材料,记得带工资条、劳动合同当证据。

其实社保和公积金基数在政策上“本应一致”,只有工资低于社保下限或企业获批降基数时,才允许不同。企业故意搞“双基数”看似省了钱,实则藏着补缴、罚款的风险;员工发现问题别大意,及时维权才能保住自己的权益。如果公司搞不清合规操作,也可以找专业机构帮忙,比如才朔HR能协助企业走正规流程调整基数,避免因小失大

产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