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热线电话:
爱电竞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 爱电竞 > 产品展示 >

二战后法国最提气的一仗:1978年法国外籍军团科尔韦齐空降作战

产品展示 点击次数:89 发布日期:2025-08-09 06:29

“整个欧洲,只有法国能够动用一个完整的空降团。”

尽管法国常常被外界讥讽为“投降的代名词”,法军一度被人们视为笑柄,但这种观感只适用于欧洲和亚洲。在非洲大陆,法国的军事实力却鲜有对手,远非玩笑。

1978年5月19日,法国调动1400名法比伞兵实施空降,成功进入扎伊尔南部重镇科卢韦齐。这一军事行动,不仅是冷战时期欧洲国家最大规模的空降作战之一,也为法国伞兵赢得了声誉。

事件的起因和结局都绕不开法国。实际上,法国在整个科卢韦齐事件中并非无辜观众,而是局中重要一员。这场危机的序幕并不在扎伊尔,而要追溯到安哥拉。安哥拉曾是葡萄牙殖民地,随着反殖风潮高涨,葡总理萨拉查坚持反对安哥拉独立,引发了长期武装对抗。

安哥拉经历了长达二十年战乱。最终随着康乃馨革命爆发,殖民政权崩溃,安哥拉取得了表面上的独立。但国家内部迅速陷入三派混战安盟、安人运和安解阵,争斗本质上既是意识形态纷争,也是部族利益博弈。

内战逐步升级,与安哥拉毗邻的扎伊尔国内局势已和美、法两国深度联系。蒙博托,扎伊尔的独裁者,对安人运的左派立场极为厌恶。他支持安解阵,而安解阵领袖霍尔顿正是其裙带亲属。扎伊尔自独立以来一直是法国的势力范围,尽管历史上曾被比利时殖民,但法国通过各种手段巩固了自身影响力,自然有动力扶植蒙博托政权。

在这一大背景下,法国自始至终为蒙博托出谋划策。而蒙博托对安哥拉内战的介入,远不止口头表态他允许美国利用扎伊尔向安盟提供物资,同时直接为安解阵输送武器甚至出兵援助。苏联和古巴看到这一局面后,则转而全力扶植安人运,“军事顾问”名义下,古巴一个团一个团地增援。

战场迅速演变为多国代理人混战。法国和蒙博托主力支持安解阵,美国援助安盟,苏联与古巴则与安人运结盟。但安解阵战略失利,先是在罗安达战役溃败,随后被古巴军队逐出安哥拉,只能随扎伊尔部队撤回国境。此后蒙博托将支持对象转投安盟,也因此遭安人运的不满。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扎伊尔东南的加丹加地区在独立初期一度短暂“独立”。当地比利时宪兵组织失败后,部分武装逃入葡属安哥拉,组成名为“FLNC”的军事集团。安哥拉独立后,这支原效忠葡萄牙的武装迅速转而投靠安人运,但其真正目的始终未变他们只想重回加丹加。

1977年3月8日,逾千FLNC武装越境发动第一次沙巴事件。美国总统卡特因不满蒙博托的统治,拒绝出兵。情势危急之际,法国总统德斯坦亲自组建国际联盟“狩猎俱乐部”,涵盖摩洛哥、沙特、埃及和伊朗等国。随后,1500名摩洛哥伞兵由法方空运至前线,并有各国空军支援。联军帮助扎伊尔收复失地,FLNC退回安哥拉。只是,这股力量短暂消退后又开始新的筹划。

1978年春,扎伊尔情报机关警告蒙博托,FLNC可能再次突袭。然蒙博托当时并不以为意,自信法国和摩洛哥会保驾护航。然而五月初,科卢韦齐爆发反对暴政的骚乱。历史原因上,扎伊尔军队在第一次沙巴事件期间烧杀抢掠,使民心尽失。5月13日,约三四千FLNC武装横越赞比亚边境,与暴动群众联合控制了科卢韦齐。直到此刻,蒙博托才如临大敌。

危急时刻,法国的反应格外迅速。原因很简单:FLNC劫持了三千余名以法比公民为主的人质,他们多为当地矿业工人。法国与蒙博托有密切经济合作,法国资本控制着大量扎伊尔矿产。此举使法国必须做出迅速且果断的反应。

美方表态愿提供军事协助,而法国则直接宣布将独立搞定此次危机。实际上,此时法国可随时调动的兵力有限,仅有外籍兵团第二伞兵团位于科西嘉岛作为高效快反主力。获令后,该团即刻进入备战状态,并于17日当天开始集结,次日法军运输机相继起飞飞往扎伊尔首都金沙萨。此役前,甚至连新式美制降落伞的操作,大多数伞兵也仅能在途中临时学习。

19日下午,381名法军伞兵集结于科卢韦齐上空,展开突袭。降落点设于警察局附近,其突袭完全出乎FLNC意料他们手中虽握有人质,但在突遭空降打击时,第一反应依旧是与法军正面交火。尽管个别人质在混乱中遇害,法军空降总体顺利。

进攻重点锁定中学、工厂、医院及英帕拉酒店皆因人质关押集中于此。FLNC试图动用AML装甲车组织反扑,但很快被法军反坦克火箭破坏。几个小时内,重要据点被法方全面接管,多数人质获救。至夜晚,科卢韦齐基本落入法军之手,FLNC残部被逐出市区。

次日,第二批伞兵投入外围行动,迅速接管新城区,与前军会合。比利时伞兵随后也参与清剿,不过战事已接近尾声。下午,FLNC一支百余突击队曾试图通过村庄偷袭法军,遭炮击打散,约八十人阵亡。这场激烈冲突后,主要抵抗宣告结束,后续抵抗力量已成零星骚扰。

及至六月,法国部队开始有序撤回,灾后恢复维持移交至比利时及摩洛哥军队。他们帮助分发食品,维持秩序,尽力防止局势再陷混乱。为防止扎伊尔军报复性入驻,国际联军更委托以塞内加尔、多哥、加蓬、科特迪瓦为主的非洲维和队接管治安。然而比利时、法国一撤军,扎伊尔军队旋即进驻,随即展开血腥清算。

此番联合行动中,法比部队共计12人阵亡,其中5人为法籍士兵,但多数为外籍兵团成员。这场行动,成为法军继越南和阿尔及利亚惨败后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

对于外界而言,第二次沙巴事件很快淡出视野。然而扎伊尔与安哥拉的纠葛远未画上句点。战役结束后,蒙博托着手强制驱逐边民,妄图建立“隔离带”,却收效甚微。法军重创FLNC之后,其元气大伤,组织陷入分裂,两度大规模反扑均遭失败,成员士气几尽涣散。即便蒙博托下台,FLNC依旧无力实现加丹加复国。

紧扎伊尔与安哥拉在美、古调停下,于布拉柴维尔会谈,彼此承诺不再干涉对方。承诺终归只是表态,暗地里援助并未断绝,安盟与安人运的残余争斗延绵不止。

对于蒙博托而言,两次沙巴事件与科卢韦齐战役无疑给自身政权增添了价值。他向法国、美国展示,扎伊尔的确处于苏联威胁之下,是重要的西方桥头堡。扎伊尔内忧远大于外患。蒙博托的专制治理让百姓苦不堪言,不满情绪愈发高涨这一点,恐怕即便法国政府也无能为力。当火种愈演愈烈时,蒙博托个人的统治也行将终结。

参考资料:

《法国外籍兵团》 大卫·乔丹

产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