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译高温求救信号#
排面拉满!又一批空军新飞行学员,直接坐着“鲲鹏”上大学了。不是高铁,不是客机,是三架运-20从成都机场腾空而起,目的地——空军航空大学。你说排场?这已经不是排场了,是国家层面的荣誉仪式,是空军对新一代“雏鹰”的极致礼遇。这样的事,你搁哪个国家,哪个军种,都是值得写进教科书的大事件。
我只想说,这届空军是真会整。8月1日、2日,运-20一次次划破蓝天,从沈阳、石家庄、济南、南京、长沙、成都六个方向同时起飞,直送新飞行学员奔赴梦想起点。这不是空军第一次这么干,已经是第四年了,而且一年比一年高调,一年比一年用心,连机场都搞出了“启航门”。门上那两句话——“铁翼向党铸忠诚,奋飞一流建新功”——写得不止是豪气,简直是使命宣言。在这样的门下出发,怎么可能不是一场神圣的“成人礼”?
更有意思的是,这一次空军不光接学员,还请来了家长一起坐上“鲲鹏”运-20。有谁能拒绝这样的邀请?你想一下,那是中国最先进的战略运输机,跟美军的C-17一个级别的“巨无霸”,一个小时飞出千里,承载的是钢铁与信念。四川眉山的一位徐妈妈激动地说:“儿子能考上空军飞行员,全家人都为他骄傲。能坐上运-20一起出发,真的光荣。”这话没错,实至名归,光荣到骨子里。
我必须说一句,这样的安排,不是简单的象征意义,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精神注入”。你看,临出发前,所有新学员被组织去参观成都建川博物馆,还专门在四川大学附属中学办了欢送仪式。飞行员代表分享成长经历,同学代表喊出“冲击金头盔”的目标。那场面,叫一个燃。有人说军人是用纪律构筑的,我说,不,是用信仰点燃的。这批年轻人,18岁不到,有人甚至才刚成年,就开始了与蓝天搏击的旅程。这代人的成长速度,比我们想象得要快很多。
当然,空军不是在玩形式主义。今年招飞情况就说明问题——全国有近10万名高中毕业生报考空军飞行员,竞争激烈程度比高考还猛。最终录取的这批人,成绩普遍超过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600分以上的比例比去年提高5%,女飞行学员更是逆天,平均成绩超出控制线101分。这是什么概念?这是“拔尖生源里的尖刀力量”,是真正优中选优的国家栋梁。
我看到很多人都在热议这件事,说这是“把最好的孩子送去守护祖国”。我认同,而且觉得应该再加一句,是“用最好的方式去激励他们”。空军的这波“高调送学”,看似铺张,其实是一种价值观的宣誓。这是对年轻人的尊重,是对家庭付出的肯定,是对未来国防的高度负责。
国际上,其他国家也在努力吸引年轻人参军,像俄罗斯搞“英雄勋章+购房补贴”,美国则靠“大学助学金+退伍福利”来拉拢人心,但你说,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直接安排战略运输机接送新兵?这不是待遇问题,是信仰构建的问题。你给士兵多好的枪,不如先给他一个值得热爱的信仰。这也是中国军队最大的底气所在。
再说句实在话,别看是“送学”,其实背后是“强军”的大战略布局。你想,中国每年在军事现代化上投入巨大,硬件早已今非昔比,现在要做的,是把软件——也就是人才——补齐。这批新飞行学员,就是未来歼-20、歼-35的驾驶者,是新一代航空母舰上的舰载精英。而他们的起点,就从这次运-20开始的飞行仪式上,打下了信仰和荣誉的烙印。
有媒体调侃:这些新学员,是“含鲲鹏量”最高的一届。我笑了,但也认了。含金量、含泪量、含梦想量一样都不缺。他们是一群注定不平凡的年轻人,是新时代军魂的继承者,是万家灯火的守护人。
最后只能说一句话:这样的军队,谁不爱?这样的飞行学员,谁不服?这样的国家,值得我们为之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