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人这操作,真是绝了。
一边给乌克兰入盟谈判鼓掌叫好,一边把说好的600亿欧元援助,晾在国会的走廊里积灰。这感觉太熟悉了,就像老板拍着你肩膀说好好干,公司未来都是你的,但一问加薪,他就开始聊天气。
钱袋子一捂紧,战场上就得精打细算。
上个礼拜,乌克兰用美国给的ATACMS导弹,把俄军一个机场炸成了直升机坟场,视频里黑烟滚滚,场面很提气。可这玩意儿太金贵了,165公里的射程,一枚导弹的价钱,差不多够在北京摇个牌照,再买辆特斯拉。炸了9架直升机,战果辉煌,但下一批导弹在哪,美国国会还没批下来,账上先欠着。
俄罗斯那边,算盘打得更精。
他们在克里米亚铺开的S-350,射程只有60公里,一次能盯住16个目标,价格比S-500便宜一大截。说白了,就是用便宜货搞人海战术,拦截弹换成“小短腿”,打坏了也不心疼。这思路,跟我在拼多多买9块9的手机壳一模一样,用一次算赚,用两次简直是天选之子。
导弹生意背后,是能源生意。
去年欧洲的老爷们还嘴硬,一边骂着俄罗斯天然气,一边背地里玩命囤货,硬是把储气罐塞到了98%满。现在倒好,对俄气的依赖度直接降到了8%,这毅力,比我戒奶茶的决心还坚定。
俄罗斯一看欧洲这老主顾靠不住了,天然气管道憋得快成了“闲置物品交流群”。怎么办呢,只好拉上土耳其,要搞个“天然气枢纽”,想绕开乌克兰这条老路子。这感觉,就像前任把你拉黑了,转头开了个小号,换个马甲继续在你朋友圈底下晃悠,就想看看你过得好不好。
气可以绕道,电却不行。
世界银行掏了24亿美元,帮乌克兰修补被炸烂的电网。别说,效率还挺高,据说70%的线路都复活了。但这只是表面光鲜,最要命的核电站,冷却系统还在用“临时方案”。翻译成人话就是,夏天靠风扇硬吹,冬天靠原地跺脚取暖。
就在东欧这边为钱和电发愁的时候,中东那边也没闲着。
以色列的飞机,几乎每个礼拜都要去叙利亚扔几颗炸弹,频率高得像我每天给外卖小哥发“辛苦了”。之前都说美国战略东移,以色列这个爹在中东要收敛点,结果人家玩的是左右开弓,双线操作。
铁穹系统刚搬了第二批去乌克兰,扭头第三套爱国者就已经装车运回以色列了。东欧那边用铁穹,中东这边扔JDAM,一点没耽误。
这就有意思了。
铁穹在加沙,对付的是哈马斯那些土制火箭弹,勉强够用。可把它搬到乌克兰,要面对的是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和“小摩托”无人机。这就好比用一把雨伞去挡冰雹,能不能接住纯属听天由命。更别提克里米亚那16个S-350的“监控探头”正亮着红灯,铁穹飞过去,基本就是拍“证件照”的命。
伊朗在叙利亚的不少家当,就这么被以色列炸得噼里啪啦响。正当全世界都在担心,这会不会把事情搞大,甚至逼出“战术核武器”这种恐怖剧本的时候,国际原子能机构突然出来说了句大实话:扎波罗热核电站没发现核武器。
一句话,就把全球媒体编辑准备好的惊悚标题给按了回去,也让全世界的股民暂时松了口气。
看来看去,这场仗打得越来越像一盘生意。早上还在为ATACMS的战果欢呼,中午就开始为下一批导弹的账单发愁,晚上还得盘算着天然气够不够过冬。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拼的已经不是谁的拳头更硬,而是谁的家底更厚,谁能在流血不止的时候,先把那张创可贴给贴正了。
真正的胜负手,藏在那些最不起眼的地方。比如,谁能先把国会走廊里那600亿欧元的援助给落实了,谁能帮乌克兰的核电站把那个临时风扇换成真正的空调。
冬天就快来了,储气罐会漏气,导弹也会过期。就像冰箱里那盒酸奶,保质期写着还有三天,可能今晚喝起来就已经酸得倒牙了。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