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无赖得清楚另一件事:俄罗斯拥有防空洞无法抵御的武器。美国人得把这点记牢了。”当地时间9月25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平台发文,针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此前的远程打击威胁作出强硬回应,一句“防空洞也保护不了你”的警告,将俄乌冲突的威慑对抗推向新高度。
这场隔空交锋的导火索,是泽连斯基此前接受采访时的表态。他宣称已获得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明确支持,若美方提供远程武器,将直接用于袭击俄罗斯核心目标,甚至喊话克里姆林宫官员“先找好防空洞位置”。这一言论被俄方视为“挑衅升级”,作为俄罗斯对外释放强硬信号的标志性人物,梅德韦杰夫的回应迅速跟进,且特意点出“美国”这一关键第三方,直指西方军援背后的战略博弈。
梅德韦杰夫口中的“超级武器”虽未明确定义,却在舆论场引发强烈猜测。结合其过往表态与俄军装备体系,外界普遍指向两类威慑力量:一类是具备“准核威力”的常规重器,如重达9吨的FAB-9000制导航弹,加装精准制导套件后破坏力堪比小型核弹,另一类则是被称为“炸弹之父”的温压弹,10余吨TNT当量的爆炸威力能摧毁密闭空间内的所有生命,完美契合“击穿防空洞”的描述。更具震慑力的是,俄媒与分析界均暗示,这一表述可能暗含战术核武器的威慑——毕竟俄罗斯拥有全球最大核武库,且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小当量战术核武的使用风险始终悬于冲突上空。
从战略逻辑看,梅德韦杰夫的强硬表态兼具多重意图。对内,它回应了泽连斯基的“防空洞嘲讽”,以“压倒性威慑”稳固国内舆论;对外,核心目标是震慑美西方——在特朗普表态“支持乌方攻击俄目标”、西方对乌军援总额已超900亿美元的背景下,俄方需通过“终极武器”警告遏制远程武器交付的可能。这种“以极限威慑反制升级挑衅”的模式,正是梅德韦杰夫一贯的外交风格,此前他就曾针对西方军援直言“武器威力越大,核末日风险越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威慑发生在冲突态势微妙的节点。一方面,乌克兰宣称收复顿涅茨克部分定居点,试图以局部攻势争取谈判筹码;另一方面,西方内部对援乌的分歧加剧,特朗普“由欧洲买单军援”的表态更让局势添变。梅德韦杰夫此时抛出“超级武器”话题,实则是想通过“制造不可承受的风险”,迫使西方在军援尺度上“踩刹车”,同时瓦解乌方的远程打击幻想。
面对俄方的威慑,乌克兰官方暂未进一步回应,但西方舆论已出现警惕声音。有分析指出,梅德韦杰夫的策略是“模糊威慑”——不明确武器类型,既避免直接激化核冲突风险,又保留了后续行动的解释空间,这种“让对手猜不透”的姿态,恰恰是心理战的关键所在。而美国方面虽未直接回应,但其对乌远程武器援助的犹豫态度,已隐约显现俄方威慑的影响。
从“找好防空洞”到“防空洞没用”,短短数天内的隔空喊话,浓缩了俄乌冲突的残酷逻辑:威慑与反威慑的螺旋式升级,正让这场冲突的“红线”不断模糊。梅德韦杰夫的“超级武器”警告,究竟是战略恫吓还是底线预警,尚难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当冲突双方都开始用“终极武器”相互施压时,任何一步误判都可能将局势拖向不可预知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