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热线电话:
爱电竞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 爱电竞 > 爱电竞介绍 >

今年券商股跑输医药科技,牛市旗手何时归来?

爱电竞介绍 点击次数:65 发布日期:2025-10-09 01:02

股民老李最近很郁闷:看着新闻里说券商上半年净利润暴增 65%,手里的券商股却纹丝不动,隔壁科技股都涨翻倍了。这事儿确实蹊跷 ——2025 年 A 股都热闹成什么样了?日均成交 1.61 万亿,比去年翻倍还多,连续 26 个交易日成交额破 2 万亿。但券商板块就像扶不起的阿斗,远远跑输科技、医药这些 “新故事” 赛道。今天咱们就拆穿这个怪现象:券商到底赚的什么钱?为什么业绩暴涨股价不涨?未来还有机会当 “牛市旗手” 吗?

一、旧酒装新瓶:券商还在赚 “辛苦钱”

很多人以为成交量大券商就赚翻,其实这里面门道深。上半年 150 家券商净利润 1122 亿,同比增 40%,但你知道最大的利润来源是什么吗?既不是散户以为的手续费,也不是投行 IPO,而是证券投资收益(也就是券商自己炒股的钱),足足 1002 亿,占了近 40% 营收。这就好比农民靠天吃饭,风调雨顺就多收点,遇到旱灾就颗粒无收,难怪市场不待见。

佣金战打到 “地板价”

散户最关心的交易佣金,现在已经卷到不能再卷。虽然上半年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增长 48%,但这是靠成交量翻倍堆出来的,实际佣金率还在降。现在网上开户佣金普遍万 1.2,甚至有券商喊出 “零佣金” 抢客户。某头部券商半年报里悄悄写着:经纪业务毛利率从 35% 降到 28%,这钱赚得越来越辛苦。

财富管理转型 “半吊子”

都说券商要转型财富管理,但实际效果参差不齐。华泰证券基金投顾规模 210 亿,东方证券 149 亿,看着不少,但对比公募基金 28 万亿的规模,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更关键的是,多数券商还在卖产品赚佣金,真正靠投顾服务费赚钱的没几家。中金公司做得不错,买方投顾规模快 1000 亿了,但这样的例子太少。大家还是老思维:客户买产品就完事,不管赚不赚钱,这种转型怎么可能让市场给高估值?

投行收入 “雷声大雨点小”

全面注册制深化按理说对投行是大利好,但上半年承销保荐收入才增长 5.5%,在总营收里只占 5.7%。为什么?因为 IPO 审核越来越严,科创板还要求披露碳排放数据,互联网企业要过数据安全关,通过率下来了。而且承销费也在降,现在大项目承销费率普遍不到 1%,小项目也就 3%-5%,跟几年前没法比。

二、新故事藏在 “三不赚钱” 领域

别看券商现在涨得慢,真正的机会可能藏在那些现在不赚钱的业务里。就像 2019 年的新能源,一开始大家也不看好,后来靠技术突破和政策推动涨成了主线。券商的新故事,得从这三个方向找。

重投行但不赚承销费?

没错,未来投行的利润点不在承销费,而在 “全生命周期服务”。现在 IPO 审核从 “可批性” 转向 “可投性”,要求企业上市后 3 年市值增长≥50%。这意味着券商不能只做 “上市中介”,还要帮企业做战略规划、找产业链资源、做市值管理。某券商帮一家半导体公司上市后,又介绍了 5 家客户,这种 “投行 + 产业” 模式的收入,可比单纯承销费高多了,而且稳定。

财富管理的 “复利密码”

东兴证券的例子很有意思,他们基金投顾规模同比增长 55%,比去年底更是涨了 215%。这说明只要做得好,转型是能出成果的。真正的财富管理应该像 “医生看病”:先给客户做资产诊断,再开配置药方,最后跟踪调仓。东方证券客户留存率 52.8%,复投率 75.9%,这就是价值所在 —— 客户信任你,长期跟着你做投资,服务费旱涝保收。这种模式一旦成规模,估值就能向资管公司看齐,而不是现在的 “周期股” 待遇。

金融科技的 “隐形冠军”

国金证券提到要 “升级 AI 投顾服务”,这才是券商科技化的正确方向。不是搞个 APP 就算科技,而是用 AI 真正解决问题:比如通过大数据识别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用算法自动调仓,甚至用 AI 分析政策影响提前布局。某券商的 AI 投顾组合,今年收益比人工投顾高 15%,客户规模半年翻了 3 倍。这种 “科技 + 金融” 的公司,未来可能走出独立行情,跟传统券商拉开差距。

三、普通人布局的 “温差法则”

现在买券商股,不能再看净利润增速了,得看 “业务温差”—— 哪些业务在升温,哪些在降温。掌握这个法则,才能避开陷阱,抓住机会。

看 “资产负债表” 炒股

重点看客户保证金规模和金融资产规模,这两个数据增长快,说明客户在往券商转移资产,财富管理有戏。比如华泰证券,客户资产突破 8 万亿,其中基金投顾规模才 210 亿,提升空间巨大。反之,如果资产规模没增长,光靠自营业务赚利润,这种券商要小心,市场一跌业绩就变脸。

跟踪 “政策窗口”

券商是强政策驱动行业,接下来有两个关键点:一是 T+0 交易试点会不会扩大,这直接影响交易量;二是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比如养老金、保险资金的配置比例提高,这会增加机构业务收入。最近证监会在推 “科技监管新规”,其实也是在为券商科技化铺路,这些政策落地前,相关公司可能已经提前反应。

避开 “同质化陷阱”

现在 42 家上市券商,业务长得都差不多:经纪 + 自营 + 投行老三样。要找那些有 “独门暗器” 的公司:要么像中金有千亿买方投顾规模,要么像某券商有 AI 投顾优势,要么在某类产业投行(比如半导体、AI)有深耕。同质化的券商,永远只能跟着大盘波动,不可能当 “带头大哥”。

结尾:当券商不再靠天吃饭,才是真正的牛市

最新消息显示,证监会正在研究券商 “分类监管” 新规,可能会对财富管理、投行等业务突出的券商给予更高评级,降低风控指标。这意味着政策开始鼓励券商转型,不再一刀切。未来的 “牛市旗手”,一定是那些摆脱 “靠天吃饭”,能靠服务和科技赚钱的券商。

你手里有券商股吗?是传统龙头还是转型先锋?你觉得券商要多久才能扛起牛市大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点赞收藏这篇文章,年底咱们再回头看看哪些券商跑出了超额收益!

券商转型方向 #财富管理机遇 #全面注册制影响 #金融科技风口 #A 股成交额创新高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爱电竞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