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记得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时6%的高收益吗?如今,这个数字已缩水至1.22%,全市场359只货币基金中80只跌破1%,占比超22%。华泰紫金天天发等头部产品规模近千亿,收益率却难逃“1时代”魔咒。当活期存款利率跌至0.05%,我们究竟该把钱放在哪里?
从余额宝神话到1%时代:货币基金的十年沉浮
2013年余额宝的6%收益率曾掀起全民理财狂欢,如今货币基金平均收益仅1.09%。Wind数据显示,当前80只产品已跌破1%关口,包括华夏、易方达等头部机构旗下产品。这一变化背后是政策利率下移的直接结果:去年11月同业存款自律倡议要求活期同业存款利率参考7天逆回购利率,迫使货币基金减持高收益资产。中欧基金管志玉指出,存款利率多次下调与短端资产收益率下行形成连锁反应,普通人被动卷入低收益洪流。
收益缩水却规模激增:14万亿背后的民生焦虑
货币基金规模在2025年5月突破14万亿,与收益率下滑形成鲜明反差。这种矛盾选择折射出三大现实:活期存款利率低至0.05%时,安全性成为首要考量;房贷教育医疗等短期支出压力,让资金必须保持随取随用;股市震荡与银行理财打破刚兑,使得货币基金成为“最不坏的选择”。德邦基金分析认为,这种“高流动性+低风险”的组合,使其在资产荒中反而获得资金青睐。
1%收益的残酷真相:普通人正在失去什么
1万元年收益不足100元的现实,意味着购买力正被通胀隐性侵蚀。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理财逻辑的颠覆:从追逐6%收益到为保本金妥协,反映出风险偏好的系统性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影响具有阶层差异性——高净值人群可通过信托私募对冲,而普通人却困在货币基金与存款的窄门之间。前海开源聚财宝A1.9%的收益率已成行业天花板,但规模不足百亿的产品占比超70%,选择空间持续收窄。
突围指南:低收益时代如何守住钱袋子
面对不可逆的低收益环境,分层配置才是破局关键:短期资金可优选华泰紫金天天发等超百亿规模货币基金;1-3年闲置资金考虑国债逆回购或纯债基金,年化有望达2%-3%;风险承受者可定投红利ETF,但需明确其非保本属性;政策红利方面,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税收优惠组合能实现强制储蓄与长期增值。需特别注意,当前41只收益超1.5%的货币基金中,中小机构产品占比较高,需谨慎评估其稳定性。
结语:在慢增长中重构理财逻辑
当货币基金收益与十年期国债利率趋同,意味着无风险收益时代正式落幕。与其怀念6%的余额宝神话,不如建立新认知:分散配置优于孤注一掷,劳动收入才是抗通胀根基。正如上海某公募固收负责人所言:“市场参与者必须调整认知,适应低收益率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