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老王盯着手机上的气压计,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得,今天又泡汤喽!"他嘟囔着收起钓具,旁边的年轻钓友小李一脸不解:"王叔,这不天气挺好的嘛?咋就不钓了?"老王指了指手机:"气压都掉到990了,这会儿钓鱼纯属喂鱼,鱼都浮头喘气呢,哪还有心思吃饵?"
钓鱼这个事儿啊,讲究的是天时地利。有些新手总以为装备好、饵料贵就能爆护,其实老钓友都明白,天气才是决定鱼口的头等大事。去年夏天暴雨过后,气压计显示980百帕,老王在池塘边守了一整天,浮漂就跟焊在水面上似的。周围七八个钓友的鱼护都是空空如也,有个心急的哥们甚至换了三四种饵料,结果还是空军收场。
气压超过1020百帕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记得上个月台风刚过,气压一下子回升到1025百帕,老王去野河钓鲫鱼,用红虫打频率,两小时就钓了三十多条,每条都在二两以上。旁边的小伙子看得目瞪口呆,连说自己用的几百块的饵料都不好使。老王笑呵呵地点拨他:"小伙子,这钓鱼啊,得学会看天吃饭!"
看气压不一定非得依赖仪器,老钓友都有一套自己的土办法。水面清澈见底,鱼星密密麻麻像煮开的粥,那肯定是气压高了;要是水面发闷,连岸边的水草上都挂着气泡,那就赶紧收拾家伙回家吧。这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比天气预报还准哩。
风向也是个大学问。南风天最适合钓鱼,特别是春夏季节的南风,带着暖湿气流,水温慢慢升高,鱼都往浅滩游。上周刮南风,老王在水库用嫩玉米钓一米五的浅滩,一上午就钓了两条三斤的鲤鱼,全是贴着岸边觅食的。北风天可就完全相反了,特别是秋冬的干冷北风,吹得人脸生疼,水温骤降,鱼都躲到深水区去了。这时候就得用长竿钓三米以上的水草窝,饵料也得换成浓腥的。有个新手不信邪,北风天还死守浅滩,结果只钓到几条小杂鱼,后来换了深水区才总算上了条像样的鲫鱼。
老辈人传下来一句顺口溜:"东风钓西岸,西风钓东岸。"这可不是瞎说的,风吹到哪边,哪边的溶氧量就高,鱼自然爱往那儿凑。要是赶上刮南风,那就找北岸的浅滩,保准让你钓得手软。
气温变化更是关键。鱼最怕温度忽高忽低,跟坐过山车似的。一天温差要是超过十度,比如早上十五度中午二十八度,鱼就躲起来适应温度,基本不开口。去年秋天,老王一大早就在浅滩钓得风生水起,结果中午太阳一晒温度飙升,鱼口突然就停了。旁边的老钓友摇摇头说这温差太大,鱼都去避暑了。果然一直到傍晚都没再上鱼。
温差小于五度的阴天或多云天才是钓鱼的好时机。鱼一整天都在觅食,特别是春秋季节,用谷物饵料钓深浅交界处,爆护的概率大大增加。判断温差有个很实用的土办法:早上出门穿外套,中午不用脱,这种天气最稳当;要是早上穿毛衣中午换短袖,那趁早换钓法,否则准空军。
湿度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湿度在六十到七十之间最理想,不干不闷,鱼的活性最高,这时候用什么饵都上鱼。上个月梅雨季,湿度七十五左右,老王在池塘边用嫩树叶钓草鱼,一上午就钓了三条,每条都一斤多。湿度低于四十的干燥天,鱼就变得懒洋洋的,吃饵像大家闺秀似的抿一口,浮漂动得特别轻。这时候就得用活饵逗钓,比如把红虫捆成束,隔几秒提一下竿,让饵动起来,才能引鱼咬钩。
湿度超过八十五的闷热天,就算气压不低,鱼也觉得闷得慌,吃饵不积极。这种时候最好钓流水,比如入水口、闸门边,流动的水能让鱼舒服点。去年这种天气,老王在入水口用商品饵,钓的鱼比静水区多一倍。
云量这个指标很多新手都忽略不计。多云天是钓鱼的万能天,阳光被云遮住,鱼敢靠边觅食,浅滩、水草边都能钓上鱼。上周三就是这种天气,老王在野河的芦苇丛边用蚯蚓钓鲫鱼,几乎抛下去就有口,两小时钓了二十多条。阴天也不错,虽然光线暗,但鱼的警惕性低,适合钓大鱼。去年阴天,老王用发酵玉米钓,上了条五斤多的鲤鱼,溜鱼的时候天都快黑了。
万里无云的晴天反而最不适合钓鱼。阳光直射水面,鱼都躲进深水区或树荫下了。这种天气,只能钓早晚,中午基本没口。好多新手钓友大晴天中午还死守浅滩,结果只能看着别人上鱼,干着急。
这些天气指标得结合起来看。南风加气压一千零二十百帕再加多云,那是黄金组合,出门就能钓到爽;北风加气压九百九十百帕加晴天,基本就可以在家休息了,免得白跑一趟。老钓友常念叨钓鱼看天,三分钓技七分天。不是说技术不重要,而是天气不对,再高的技术也没用。就像种地得看节气,钓鱼得看天气,顺天而为才能有好收获。
这篇文章就是专门用来分享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东西的,跟侵权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很主动地去配合把问题解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