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个事情挺复杂的,你瞧瞧哈 ==
说起这事儿
侬知道伐,那个1939年秋天,咱们的国民党军统在陕西汉中搞了个秘密训练班
这个汉训班不是闹着玩的,是特意用来培训那些潜伏在敌人阵营里的“卧底”
戴笠那人,个人能力老厉害,亲自当班主任,手底下管事的,是个叫程慕颐的
原本在上海军统行动组当头头哩
这个班,弄了九个期,直到1941年春天才停,前八期的学员总共搞了631人
学员大多是西北那边的中学生、知识青年,原本不少人是想抗日的
结果被拉进去学反共的套路
这个课程,内容可丰富了:情报收集、暗杀、投毒、爆破、跟踪、密写啥的,都是专门对于陕甘宁边区和晋察冀的解放区设计的
根本就是一套特务“宝典”
== 潜伏学员的日子,真是“跌宕起伏” ==
你说这些学员毕业之后
都是被拆散分派到各个地方
有的去了延安,混进学校、机关、部队里,暗中搞情报;有的跑到陇东、绥德这些地方
比方说,吴南山,本来是庆阳那边的小学老师,1940年路过汉中,突然被拉进去,学完后用个代号“101”回到庆阳,还当上了中学老师
后来还进了县人民代表会
你想想,他后来还敢主动向陇东地委书记马文瑞坦白
1941年4月,陇东保安分处开始察觉不对劲,赵苍璧他们用各种办法试探吴南山,结果确认了他没事情
就用他钓敌、诱敌、查人
钓鱼,就是让吴南山用化学密写信给西安,贺铸收到送钱
顺藤摸瓜抓到个叫刘志诚的剧团长
诱敌,像高巍那帮人找吴南山帮忙
查人那边,竟然还碰到郑崇义在专署当文书
这帮人真算是“潜伏专家”
1941年,他在西安开会,派赵秀去延安当总联络员,祁希贤、李昌盛、王继武分头管小组
还用朱增福开车队护送去榆林
到1941年10月,吴南山还遇上了祁希贤(化名祁三益)这货是个爆破教员
边区的保安部那边汇总线索,发现了不少可疑人物
比如绥德青年干部学校的陶华、郭继武啥的
中央社会部很重视这个案子,李克农那会儿就提倡:证据要重于口供,得用教育转化为主,内外线结合
== 破案的那点事,真是“惊心动魄” ==
后来,布鲁带着祁希贤识别人
在新市场里,认出刘一青、杨超、李春茂这些人,顺着线索
挖出了胡士渊在军委二局潜伏的事儿
胡支部书记,竟然用米汤发情报十次
1942年5月1日那天,李春茂还认出赵秀当防空哨长
布鲁设计了一整套顺序,把他们一个个引出来,先劝李春茂投降,再劝祁希贤和赵秀
反正都是为了保护祁希贤
到1942年底,这个案子终于破了,抓了32个特务,其中还包括主动投降的,有20个是侦察发现的,11个供出来的,物证也不少
毛主席还表扬了布鲁,说像他这样的人
得有十个才能搞定这么大一盘棋
破了案之后,没有一股脑全杀掉,反倒开始使他们,继续联系西安
但,也有几个像杨成章、李峰璧他们五个偷偷跑了
估计程慕颐那边也察觉到点啥
== 学员潜伏,真是“暗中较劲” ==
汉训班一共培养了631人,结果在延安那边,只破了32个
其他地方的潜伏人员还不少
1946年3月17日,戴笠乘坐飞机从青岛飞南京
结果在南京附近山区坠机身亡
那一死,咱们的潜伏学员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没人知道名单,也没人发指令,他们就这么散了,很多人干脆隐瞒身份
蒋介石后来还说,倘若戴笠没死,国民党就不会败
因为戴笠那人,靠个人的关系网,搞得挺大,但也就靠他一个人,一倒
建国后,公安部把这事列为一号大案
1955年,解放军打下一江山岛,缴获程慕颐的报告,里面说汉训班和浙江班一共培训了671人
绝大部分都混进了咱们的机关、部队里
公安厅还专门成立了“603专案”,经过侦查,确认了631人基本样子
其他一些人则跑到台湾去了
像,杜长城、王希田这些人,全都跑了
有的,像周某、张某夫妇,瞒着审查在部队里潜伏
直到1946年在东北被查出来
还有李某、吕某,1943年被整风时交代的
以至于有个叫陈某的,担任青岛海军基地训练处长
直到1955年查实才被开除党籍
这些潜伏的“卧底”,直到60年代
其实,反间谍工作,不能一锤子买卖,要长期斗争
国民党那套特务网虽说大,但咱们共产党也更细腻,靠政策感化
说实话,戴笠死了之后,那些学员命运都很惨,像夹在中间的棋子一样
很多人就这么一辈子没醒过来,变成了历史的影子
你瞧哈 你说,整个事情这么一折腾
为什么国民党会败得那么快
其实,咱们共产党能破这么大的案子
靠得就是群众基础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戴笠那网,虽说大得离谱,但全靠个人关系,散了就散了
建国以后,咱们把这个案子列为“第一大案”,叫“戴案”
是为了清理潜伏的那些“卧底”
你想,有多少人藏在咱们身边
像1946年,东北那边也查出来一大堆潜伏人员
有些还在咱们的机关里混着
以至于,有个李某、吕某,1943年交待了
还有个青岛海军基地的陈某,到1955年被查出来
你说这些潜伏的人,真是难缠
咱们也花了不少力气去清理
反间谍这活,真不是一两天能搞定的
你再看看,虽说国民党特务网很牛,但咱们的情报工作更细腻,靠政策和群众的支持
那些潜伏的学员,很多都没被唤醒,成了大时代的“影子”
想想这盘大棋,谁能想到
靠一场“潜伏”能扳倒一整个政权
可惜,戴笠那人一死,整个网都散了
你觉得,要是戴笠没死
国民党的命运会不会是不是又不一样
有人说,戴笠那人,靠他的关系网,整得贼得劲,没他
要知道,那些潜伏学员,除了少数几个,基本都隐瞒了身份,变成了平凡人
真是“潜伏到天荒地老”
建国以后,咱们的公安部门,花了大劲儿把这些人一一清理出来,才知道
你说,戴笠死了之后,整个特务网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啪的一下散了
也怪不得蒋介石后来还说,要是他那人还在
其实,这事儿也折射出一个大事情——信息的不对称
抗日那会儿,国共合作表面上做秀
底下暗地里可是火药味十足
国民党靠特务,想控制一切;共产党靠群众
戴笠那死,像一个“枯树”一样,拔掉了一个“毒根”
潜伏的学员们,没人唤醒,成了“埋藏的种子”
又是巩固新中国的一个重要步骤
你说,这场谍战,真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背后藏着的
侬觉得,这个故事还蛮有意思的
真是“风云变幻”,一场谍战
折射出那么多人的命运和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