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13年6月20日,一则备受关注的讣告在各官方网站上广泛传播——毛家家族中唯一的百岁寿星毛远耀,因病于武汉安详离世。
身为毛氏家族的一份子,毛远耀不仅享有着超乎寻常的寿岁,终年101载,而且其容貌与毛主席极为相似,令人称奇。
“他们真是太像了!”
对于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长者,组织方面亦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其晚年的生活中,倾注了众多细心呵护。
那么,作为毛家唯一的百岁老人,毛远耀与毛主席有着怎样的关系?他晚年的待遇又是怎样的?
百岁老人
身为毛氏家族中寿命最长的成员,毛远耀与毛主席之间维系着一份非同寻常的亲情纽带。
众所周知,毛主席拥有三位亲侄子,分别是毛岸成、毛远新和毛楚雄。然而,除了他们之外,毛主席还藏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堂侄,那便是毛远耀。
民国初创,即1912年之深秋十月十八日,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之地,翠嘉堂毛氏家族添新丁。
饱含文化底蕴的父亲与祖父对于孩子的诞生欣喜若狂,遂为他取了一个响亮而富有寓意的名字——毛远耀,期许他能为家族增光添彩。
后续的事实验证了毛远耀的确实现了这一目标,然而,并非如旧时代那般通过读书求官,而是以一种新颖的、出乎意料的途径。
毛远耀降生的那个时代,中国正经历着千载难逢的巨大变革。东西方思想的交融与变革浪潮在中国大地上此起彼伏,先进思想的深刻熏陶,不仅在毛远耀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更在他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1925年,对毛远耀来说,这一年标志着他人生轨迹的转折。正是在这一年,他的堂叔,毛主席,重返故里韶山,传播革命理念,引领并推动了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毛氏家族的众多成员深受其影响,纷纷响应号召,投身于这场伟大的变革之中。投身于革命事业的洪流中,毛远耀的伯父与父亲亦同属其中的一员。
在伯父和父亲的熏陶下,年仅十三岁的毛远耀便主动加入,投身于韶山当地的共青团及儿童团组织。他带领着一众儿童团员,坚守岗位,为农会提供安全保障,因而赢得了党员干部们的一致好评。
在这段日子里,毛远耀不仅有幸目睹了那传说中的堂叔真容,更是亲耳倾听了毛主席那激励人心的关于农民运动的演讲。
然而,正当韶山地区的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之际,1927年,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事件,在城市里,大量的共产党员遭到屠杀,而在农村地区,反动地主和乡绅们联合起来,对一些农民组织和共产党员进行剿杀。
韶山地区的农民运动随之步入低谷,毛远耀及其长辈亦被迫转而从事地下活动。
1929年,毛远耀投身于中共北方局的工作,投身于秘密的地下印刷事业,负责印刷党的革命读物以及各式宣传资料。
在彼时,创办印刷革命刊物实为一项充满风险之举。稍有不慎,便可能遭敌人查获,随之而来的,或是严刑拷打与拘禁,或是更甚的,面临枪决的命运。
毛远耀的表现堪称出色,他不仅从未遭到敌人的查封,更巧妙地隐藏了身份。凭借其卓越的工作能力以及对党的无限忠诚,年底之际,他正式踏入了中共的行列,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自此,他与堂伯毛主席的交往也日益频繁。
与毛主席
在遇见毛主席的经历中,毛远耀无疑享有无比的幸运。
毛远新,自幼便伴随在毛主席身边成长,他与毛主席的见面次数最为频繁,共同相处的时间亦最长,堪称子侄辈中与毛主席关系最为亲密者。
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毛远耀便与几位至亲一同踏上了前往延安的路途,投身于抗日救亡的运动之中。
经过重重磨难与险阻,毛远耀终于在当年的十月踏上了革命圣地的土地——延安。在这里,他终于再次见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偶像,那一直深藏在心中的堂叔——毛主席。
毛主席对侄儿及亲人们的到访感到由衷的喜悦,不仅亲自接待了他们,还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在交谈中,毛主席得知毛远耀近年来在革命事业中作出的卓越贡献,并了解到这位堂侄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不禁喜出望外。毛主席历来对有文化的青年充满喜爱与厚望,因此,毛远耀得以进入延安抗大第三期深造。
自毕业于抗大之后,毛远耀便被委以重任,担任了毛主席的秘书。在此期间,他荣幸地接受了毛主席的亲自指导,这些教诲对他影响深远,成为他一生的宝贵财富。
有一次,毛主席获悉毛远耀与其他同志间关系略显紧张,便将其叫到面前,以平和而耐心的口吻阐释道:“在与持有不同见解的同志交往时,我们必须学会团结一致。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同样适用于党内,与同志们交流时,务必留意采取恰当的工作方法。”
聆听毛主席的谆谆教诲,毛远耀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惭愧,同时亦深受启迪与警醒。自那以后,他牢记毛主席的教诲,将其铭刻于心。
1945年6月,随着抗日战争进入决战阶段,八路军决定组建南下支队,以期在南方拓展新的战略基地。在此背景下,毛远耀毅然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渴望与部队并肩南下。
在告别之际,毛远耀特地前去看望毛主席。毛主席得知侄儿的决定后,满怀赞许之情,语气凝重地对毛远耀言道:“若你得以重返韶山,务请代我向乡里乡亲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向他们传达,我国革命必将迎来胜利的曙光。”
在堂叔的悉心教导下,毛远耀毅然决然地点了头,随即踏上了南下的征程。然而,他并未能到达湖南的目的地,因为在他南下的旅途中,日本宣布了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终究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毛远耀正南征途中,忽接北返之令,受命赴东北展开工作。
在东北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毛远耀曾先后履职大连市公安局局长、大连市委常委等要职,这一过程中极大地磨练并提升了他的行政能力。
历经三大战役的洗礼,我国北方的大片省份已相继迎来解放的曙光。为缓解部队南下干部数量不足的困境,众多军政干部纷纷自发请缨,志愿加入南下工作组,毛远耀便是这批勇敢者的代表之一。
在向南行进的途中,毛远耀途径天津,再次遇见了在身边度过了多年时光的堂叔——毛主席。毛主席对这位陪伴自己多年的侄子,依旧保持着深厚的关爱,并叮嘱他要常来探望。
毛远耀言行一致。在日后的漫长岁月中,无论毛远耀身处何方,担任何种职务,他总会定期探望毛主席,因而也成为了众多子侄中与毛主席最为亲近的人之一。
在1987年,毛远耀同志卸任武汉测绘学院党委书记一职,正式步入退休生活。鉴于他在革命战争时期对党事业的卓越贡献,组织特此决定,授予他副部级待遇以示嘉奖。
面对组织给予的这份殊荣,毛远耀既深感莫大光荣,亦怀揣几分谦卑与敬畏。他深知,在毛氏家族众多革命先驱中,自己已然是幸运之至。
革命家族
在毛氏家族里,众多成员如毛远耀般投身革命事业者不乏其人。然而,能如毛远耀那般,享有副部级待遇,安享晚年直至百岁高龄者,实属寥寥无几。其中,多数英勇烈士均在革命的烽火硝烟中献出了宝贵生命。
毛氏家族里,首位因投身革命事业而献出生命的,乃是一位女性,她便是毛主席的堂妹——毛泽建。
毛泽建于1905年降临人世,乳名菊妹。1923年,在毛主席革命思想的照耀下,她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毅然更名为毛达湘,以此彰显其革命意志。
在国民大革命年代,毛泽建在其故乡积极投身于农民协会的创立与发展,并担任领导角色,引领当地农民武装的壮大。大革命遭遇挫败之际,毛泽建并未随红军一同前往井冈山,而是选择留在湖南,继续坚持游击战。
在反动地主的血腥镇压下,1928年,毛泽建不幸被敌人逮捕入狱。由于她是“毛泽东之妹”的身份,且身负共产党的重要职责,敌人对她施以种种酷刑,企图迫使她招供。然而,毛泽建始终表现出无畏的勇气,宁肯牺牲也不屈服。最终,她被敌人以残忍手段杀害,年仅24岁。
岁月流转,毛主席谈及毛泽建,仍不禁感慨万分。“菊妹子乃一优秀同志,其无私奉献令人深感惋惜。”
继毛泽建之后,毛家英勇献身的第二位烈士便是毛主席的夫人杨开慧。自中共成立于1921年起,杨开慧便加入了党的行列,在革命初期便协助毛主席投身于各项革命事业。国民大革命遭受挫折后,杨开慧携同毛主席的几个子女返回湖南,投身于积极的地下斗争活动。
1930年,杨开慧因投身革命事业,不幸落入敌手。敌人得知她与毛主席的夫妻关系后,强迫她发表声明与毛主席断绝关系。然而,杨开慧坚贞不屈,誓不屈服,最终英勇牺牲。
毛氏家族的第三、第四位英烈,正是毛主席的两位亲兄弟。1935年,红军主力踏上长征的征途后,毛主席的二弟毛泽覃毅然决然地留守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在战略转移的关键时刻,为保障游击战士们安全撤退,毛泽覃不幸遭到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残忍杀害,年仅30岁。
八载光阴之后,毛主席的另一位胞弟毛泽民亦在新疆英勇捐躯。毛泽民,我党难得的经济英才,在红军与延安时期,对军队的财政事务贡献卓越,功勋卓著。抗日战争期间,为推动新疆的统一战线工作,毛泽民毅然决然,主动请缨前往新疆履职,终不幸惨遭反复无常的盛世才所害。
毛泽民在47岁那年英勇献身,在毛氏家族的烈士中,他的年龄最为长幼。在毛家众多为革命献身的英灵中,有一位正值青春年华、未满二十岁的英勇烈士,他便是毛主席的至亲侄子——毛楚雄。
毛楚雄,乃毛主席之胞弟毛泽覃之子。在毛泽覃英勇就义之际,毛楚雄尚年仅八载,自此,他与毛主席的联系便中断了。
在抗日战争的尾声阶段,经过多方不懈的搜寻,毛主席终于掌握了侄子的确切音信。恰逢王震所率领的南下支队即将奔赴南方,开辟新的根据地,毛主席便委托王震在行军途中,将毛楚雄一同带入部队。
王震遵照指示行事,抵达湖南后,立即寻得毛楚雄,并将其引至部队。在军队中,毛楚雄以吃苦耐劳著称,他总是争先恐后地投身劳作,深受同事们的喜爱。
在1946年国共内战正式拉开序幕之前,毛楚雄作为八路军代表赴西安参与和平谈判,不幸遭遇国民党方面的暗算。这位年仅19岁的英勇青年,在为国捐躯的那一刻,成为了毛氏家族最年轻的一位烈士。
毛氏家族最后一位,也是最有名的一位烈士,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毛岸英早年间曾和母亲杨开慧一起被反动军阀抓进监狱,母亲牺牲后,他便和弟弟一同流浪在外,吃了很多苦。
随后,毛岸英与其胞弟岸青一同被组织寻回,并被送往莫斯科深造。学成归国后,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毛岸英又投身农村,亲身参与劳动锻炼。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际,毛岸英积极踊跃地报名参军,荣膺首位自愿奔赴朝鲜战场作战的志愿军战士。遗憾的是,天意无常,仅经过一个月的入朝参战,毛岸英,这位深受中国人民敬爱的优秀儿郎,便在朝鲜战场的硝烟中英勇捐躯,成为主席心中永恒的伤痛。
审视历史长河,我们应铭记毛主席这位卓越领袖为新中国倾注的卓越贡献。与此同时,我们亦不应遗忘毛氏家族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他们不仅是毛主席这位杰出领袖的至亲,更是全体中国人民应当崇敬的革命英雄。
参考资料:
毛远耀——百度百科
《毛泽东的堂侄毛远耀》——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毛泽东一家满门英烈》——人民网